算算离过年的时间越来越近,喻梅萍的准备工作也在紧张的进行。喻锦虽然还在汉口办交接,但是托人带信过来,事情一切顺利。喻梅萍也去拜访了李仲夷和崔庸,李仲夷过年要回北京,喻梅萍送了4坛金不换,当然这是最好的一批。崔庸这个位置,过年是不能回家的,喻梅萍也给他送了两坛。
临走崔庸还笑眯眯的对她说:“喻姑娘,这酒万一我喝上瘾了,可不是好事情啊!”
“没事,最多我迎宾楼少卖一点,这点银子我还没放在眼里!”
今天已是腊月二十三,按照原定计划,后天就要起身。也就在当天中午,保康那边带来了一个口信,说是家里出了点事,遭了强盗上门,不过事情已经解决了,叫他不要着急。带信的是一个押运难民的少年,保康那边的情况他也不清楚,仅仅叫他带这么个口信。
尽管事情解决了,家里出了事喻梅萍不可能不急,看看襄阳这边也安排的差不多了,便当天决定,马上回家。
说是马上,粮食装船,安排难民上船,七七八八忙下来,天已经黑了,只能明天早上启程,其实也就是早走了一天半。
这一次的船队,装了1200多名流民,许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还有一些耕牛和农具,余下的装了三船粮食。
回程是上水,逆汉水而上。喻梅萍看着渐渐远去的襄阳城,心里不免暗暗感叹,来到襄阳不满4个月,弄出了那么多的事,自己也是一路艰难前行,虽然困难,毕竟冲破了层层阻力,创出了那么一份事业,离开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喻梅萍把自己的大目标分成了许多小目标,她要一个一个的去实现他。眼下的困难是回到神农谷后怎么开创一片天地,这段时间她空余的时候,一直在研究那些盘。虽然这里面的许多技术跟眼下有些脱节,但是凭自己瓯海人后代的血统,她觉得这些目标大部分还是可以能够实现的。毕竟不是发明创造,而是复制,眼下最困难的是人才,或者说是有文化的人才。大明的那些书生不算,都是些废物,自己培养需要时间,这段时间是最难熬的。喻梅萍也看过一些穿越,这里面对一些匠户非常推崇,经过穿越者的点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是喻梅萍并不怎么看,那些只能适应于作坊的匠户,不一定比一个有文化的年轻白丁来的好,因为这些人容易因循守旧,一些落后的技术还捂着不肯公开,这是一个矛盾。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是喜欢捂住的技术,越是容易阻碍发展,因为工业革命就是打破这些技术开始的,像木匠瓦匠石匠这一类基础的工匠喻梅萍反而是需要的,她还在盘算自己手里的这些少年能够用到什么地方。
不知道喻榆留在襄阳,没能把他带回家,母亲会不会责怪!
想到喻榆,喻梅萍心里叹了口气,喻榆算是毁了。喻楚先是不可能放他回家的,喻继开现在在喻家就是一只鸵鸟。
晚上是不能行船的,船队走走停停,到了第3天中午,也就是26号,保康县城已经远远在望。喻梅萍很着急,不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事。
船刚刚靠上保康码头,按照行程,所有的人都要在这里上岸,换成喻虎他们准备的船,再往谷里行进。不过最近这几个月,喻虎肯定也培养了不少行船的水手,那么只要把原来船上的船夫换下来,船还可以继续前行。粮食不急,先把人弄进去,减少这边的压力。
喻梅萍刚刚才上岸,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突然在岸上旁边一处不显眼的地方,涌出了一大批人,足足有二三百。因为喻锦带走了15个人,喻梅萍和喻振身边的自己人不足40人。
这些人衣衫褴褛,骨瘦如柴,许多人都衣不遮体,大冬天的簌簌发抖,大多是老人和小孩,青壮人不多。刷刷刷的在喻梅萍前面跪了一地,把喻梅萍吓了一跳。因为自己后面船上还有1000多不安定因素,一旦哗乱,场面将很难收拾。幸好这时候喻虎喻吟带了十几个人赶了过来。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大概是看着喻梅萍她们衣着整齐,船上还带了那么多货物,这个男子跪在那里:“小姐,行行好,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已经整整两天没有吃东西了,我们今天就饿死了十几个人,尸体还摆在那里。”
到了这个时候,说什么话都是空话,马上救人要紧,幸好船上有粮食,这些人饿的已经基本不能动弹了,指望他们自己做饭都不行。喻梅萍马上吩咐,从后面流民船上叫来二十几个妇女上岸,先埋锅煮稀饭,并一再吩咐熬得稀一点。饿了两天的人,先要用稀粥来调理,还不能吃的太多,否则肠胃受不了。喻梅萍把这个道理跟中年男子说了,喝了这些稀粥以后,过上一两个时辰,再喝浓一点的稀饭,这样才能缓过来。同时他要求喻虎马上安排人,把这几条装了流民的船转移到谷里去。
手忙脚乱了一阵子,终于没有出大的乱子,事情也已经基本安排的差不多了。熬的稀饭,那些难民也等不及了,只有熬到七八成的样子便吃开了。
看眼前的样子,喻梅萍知道自己一时也回不了家,她便一把拉住喻虎:“虎子哥,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带来那么一条没头没脑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