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的薛延陀真朱可汗率领大军南下,一路之上势如破竹,直逼李思摩。李思摩非常的恐惧,率领所部紧急后退,与此同时派使者紧急前往长安,要求退到长城以内。使者骑着快马,日夜兼程赶到洛阳,见了皇上之后,皇上听了大吃一惊。立刻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此事。皇上说:“在这之前魏夫子一直跟朕说去泰山封禅是非常不吉利的,过去朕一直不相信这一句话,现在真不能不信了,薛延陀部日益做大,大举南犯不过是意料中事,现如今李思摩岌岌可危,你们说一说到底该如何应对呢?”魏征说:“首先应该紧急招李世勣到洛阳商议应对之策。”皇上说:“还有呢?”房乔说:“同时应该把李大亮和李袭招到洛阳。”一听这话皇上说:“朕听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让这三个人率领三路大军北上御敌。”房先生说:“虽说是三路,实际上是一路,三支兵马都归李世勣节制,打仗最重要的是要集中兵力御敌。”
皇上说:“这话说到了,关键,无论是淝水之战,还是隋炀帝远征高句丽,他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后面的部队还没有到前面已经与敌开始火并,虽然后面的部队源源不断的感到,实际上对方仍就是以逸待劳,对这一股庞大的军队分而食之。”长孙无忌说:“陛下,这是十万火急之事,应该让他们赶快来到洛阳。”皇上点点头说:“这是自然。”没过多久,李世勣、李大亮、李袭三个人来到了洛阳,见了皇上,皇上说:“真对你们寄予厚望,你们即刻率军启程,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长城以内,与此同时,朕已经派使者告诉李思摩,在撤退的过程当中一路焚烧,不给敌人留下任何物资,时间一长他们的后援肯定出问题,等到他们要撤退的时候你们就冲出长城迎敌,务必击溃敌人。”李世勣说:“陛下放心,薛延陀部虽然来势汹汹,可臣早就料到他们会这么做,在臣返回长安之前就已经告诉手边的将领薛延陀随时有可能南下,他们暂时不可能攻破长城防线。”
于是大军集结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誓师仪式,然后三个人率领大军出发。再说洛阳派去的使者到达了李思摩的帐下,如此这般一说,李思摩说:“无需皇帝亲自命令,我已经这么做了。”使者说:“你果然不是一般人,看来这一次薛延陀部要吃亏了。”李思摩说:“吃亏的不是他们,反而是我们,一路之上焚烧了那么多东西,那都是我们辛辛苦苦积攒下的。”使者说:“放心吧!击溃薛延陀的时候一定有大量的缴获。”李思摩说:“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吧!他们是后援接续不上才有可能撤退,到了那个时候还有多少物资呢?”使者说:“麻皮不是物资吗?盔甲不是物资?只要把他们的人杀掉,其他的都是物资。”李思摩说:“现在漠南几乎成了一片焦土,就算是夺得了很多马匹,又如何能养的活呢?”
使者说:“现在这话说早了,等把这些物资夺下来之后再考虑也不迟,实在不行杀了吃也是不错的。”天空抛洒着几朵白云,地上冒着寒气。太阳虽然明晃晃的在那里照着地面上的人却感觉不到多少温度。李思摩坐在马上耷拉着脑袋,情绪十分低落。旁边一个年轻人说:“可汗,很快我们就到长城了,只要我们进了长城就安全了。”李思摩露出一脸苦笑,说:“曾几何时,我们能够随意出入长城,你觉得薛延陀部真的能被长城挡住吗?”对方说:“进了长城更好啊!那样皇帝就知道让我们独自留在长城以外,对付薛延陀部是不现实的。”李思摩说:“说到底,经历了阿史那结社行刺案之后,皇上已经不信任我们了。”对方说:“不会的,陛下是一代英主,不会因为一个人反叛就认为我们都有问题,若按照这种说法的话,难道土生土长的中原人就没有人反叛过皇帝吗?”
一句话说的,李思摩有醍醐灌顶的感觉,他立刻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说:“你说的太好了,我就是这么想的,可问题是皇上会这么想吗?他身边的那些大臣会这么想吗?”对方说:“我相信会有人替我们说话的。”李思摩说:“现在我真的有点怀念从前了,从前我们几乎拥有整片的草原,中原就像是我们的后花园,缺什么东西可以直接去取,现如今南北都是强人,我们沦落到夹缝当中求生存了。”对方说:“我觉得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皇帝或者他身边的人,当年五胡入中原,那个时候整个中原大地被搅得天翻地覆,大家彼此不能相容,于是刀兵相向,大乱不止!短短数年之内,尸横遍野,百业萧条。曾经繁华的闹市长满了野草,在野草中间散落了一堆又一堆的白骨,想要大家相信彼此,有时候需要百年以上的功夫。”李思摩说:“你倒挺会为他们考虑,皇帝不给你一个关注,都有点对不起你了。”
对方说:“大家能多多体谅,信任才有可能一点点建立起来,如果大家彼此怀疑,却又不得不把性命交给对方保护,这不是很危险吗?”李思摩笑着说:“我该派你去长安的,这样吧!你马上再去一趟长安,把我们的难处告诉他,希望他能多多理解我们。”对方说:“你怎么又忘了呢?陛下如今在洛阳,不过可汗既然有这样的需要,我一定竭尽所能,替可汗完成使命。”李思摩说:“这可不是替我完成使命,这是替咱们的部民,也是替你自己完成使命,想想看,如果你的愿望能够达成,我们就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说到这里,他忽然变得激动起来,两只眼睛里闪着泪花,语中也稍微有些哽咽,对方说:“请可汗放心,我一定会完成使命,不仅是为了可汗,也不仅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
于是让他带足了干粮,交给他一匹快马,以极快的速度赶往洛阳。沿途的官员都以为北边出现了紧急状况,不但给他放行,他给他补给。到达洛阳之后很快就见到了皇帝。皇上说:“这一次来又有什么事要告诉朕呢?”这个时候连皇帝都有一点紧张,掌心里微微的冒出了汗。对方说:“陛下,臣是奉我家可汗之命来见陛下,要把那边发生的详细情况一一告诉陛下。”一听这话皇上才松了一口气,搓着双手说:“这也是朕迫切要知道的,你赶紧说吧!”这个时候,对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两只眸子变得异常明亮。说话的时候神采飞扬,皇上也听得非常的入神,等他说完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皇上说:“你没有让朕失望。”
对方说:“陛下难道听说过我吗?”皇上笑着说:“朕一直以来都非常关心北边的事情,又怎么会没有听说过你呢?你可是你家可汗身边的重要人物,虽然你非常的年轻,你有学识,有勇气,有远大的前程。”对方说:“我的前程是需要陛下赐予的。”皇上笑着说:“只要你能够认真的对待自己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朕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锦绣前程,你要记住,虔诚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自己挣来的,如果你能够不停的立功,自然就有机会扬名立万。”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太监从外面跑了进来,激动的说:“陛下外面下雪了,那可真是一场大雪,来年要有个好收成了。”一听这话皇上非常的高兴,带着众人来到了殿外,外边果然飘着鹅毛大雪。皇上说:“告诉文武百官,朕要设宴庆祝。”太监说:“比一下到底什么人才应该是被邀请之列呢?”皇上说:“也不能太多了,那就在洛阳的五品以上官员吧!”
太监走了,对方站在那里看着大雪却皱着眉头不说话。皇上说:“你好像有心事?”对方说:“陛下好像特别喜欢雪,大概是因为有这样的谚语,冬天雪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不过对于我们北边的人来说,就不是这样了,一旦大雪封山,牛羊就找不到可以食用的草,届时大量的牲畜或者被冻死或者被饿死。”皇上说:“话虽这么说,可要是老不下雪的话,生病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相信牲畜也会出问题。”一听这话对方眼睛一亮说:“陛下是皇帝,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呢?”皇上笑着说:“要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当皇帝呢?”对方耸了耸肩膀说:“说的也是。”不知不觉皇上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年轻人,说:“你来到洛阳仅仅是要说那边的情况吗?没有别的目的。”对方摇了摇头说:“可汗的意思是让我有机会见一见陛下,得以增长见闻,希望这样可以增加我们彼此之间相互的信任。”
一听这话皇上顿时感受到了什么,说:“朕知所以让你们在长城以外定居,那是因为那里本就属于你们,那是你们的祖先安息的地方,相信你们一定希望自己能够守护在那里,将来有一天你们当中有人离开人世,也希望自己能够与自己的先人一起长眠。再说薛延陀不过是一个小部落,现如今日益做大,如果没有人守在漠南,长城以北对于薛延陀来说就是无人之境了,他们可以随意驰骋,并且伺机南犯。”对方说:“我以为陛下会打哈哈,没想到陛下如此的坦诚。”皇上说:“为人君者,最重要的就是把天下的人心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抵御外侮,这样才能够让天下太平。”对方说:“陛下有这样的见识,难怪我进入长城以后看到那么多的人乐于从事自己的生计。”
没过多一会儿文武百官陆续到达了宴会的地点,不久之后皇上也出现了,一时间乐声大作,各种美味佳肴被陆续端了上来,这个时候皇上注意到魏征皱着眉头,皇上示意让魏征说话,魏征说:“我们的将士正日夜兼程赶往前线,我们却在这里举行如此奢侈的宴会,当他们听说我们不能与他们同甘共苦的时候,不知道心里会不会难过。”一听这话皇上赶紧站起来说:“魏夫子说的很对,都是朕的错,朕只是想着天降瑞雪,意味着来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所以才有意举行宴会,与大家一起庆祝。既然魏夫子已经提到了这件事……”他端起了一杯酒,说:“愿皇天能够保佑我们的士兵,顺利的抵达边境,也希望他们在接下来的战事当中一举击溃敌人。”说着就把手里的那杯酒浇在了地上,众人也都照着做了,皇上说:“魏夫子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
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说话,他站起来说:“我不觉得现在举行宴会有什么不妥,天下那么大,人口那么多,不管什么时候举行宴会,总会有人不高兴,难道我们就因此不举办了吗?”魏征说:“大军北上应该不同于你说的其他情形吧!”长孙无忌冷笑之说:“大军未曾北上之时,难道我们的军队就没有人在前线吗?他们苦苦的守着边疆,魏夫子怎么能忽视他们呢?”一听这话魏征也被噎住了,皇上赶紧说:“不知道行军的路上会不会遇到大雪,若是被大雪阻断了行程,那可就不妙了。”一听这话众人瞬间紧张起来,皇上说:“不过你们放心吧!就算是下了雪,不到一定程度也阻挡不了他们的行程。”长孙无忌说:“请陛下放心,大军一定能够如期赶到目的地,前些日子我刚刚去了钦天监,看了那里历年留下来的气候档案,根据这些档案进行推断,行军路途当中不会有大雪封路的情况。”
大家心中的石头落了地,现场的气氛变得愉快起来。当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习惯,如果是朝会或者一般的御前会议,乃至于政事堂会议,一般只是谈论公事不交流感情。若是在宴会之上,一般只交流感情,不谈论公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皇上要开始抒情了,举着酒杯说:“想当初在场的助攻很多人跟着朕一起在战场上搏生死,现如今能够功成名就,坐在一起饮酒,实在是人生幸事。当时不知道害怕,可是时过境迁之后才知道当时的情形是多么凶险。朕以及朕的子孙诸位和诸位的子孙都应该珍惜今天的成果,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让大唐继续保持兴旺。”这个时候皇上的眼神落在了房乔的身上,房乔说:“现在命悬一线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大家只要好好珍惜,不要忘记昔日的辛苦,不忘记前人留下的教训,大好的日子就在后头。”
众人纷纷点头,这个时候皇上突然转向魏征,说:“当此之时魏夫子有什么要教导朕的吗?”魏征说:“陛下方才虽然说了很多句句在理,只是陛下所言与所行有些不相符,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是非常谦虚的,乐于听取臣下的谏言,所以贞观最初的三四年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可之后的成就就不比从前了,陛下开始一点点退步,虽然能够勉强听取臣下的谏言,但已经非常的勉强了。”魏征这样说话,皇帝已经习惯了,大臣们也习惯了。最初的时候,魏征说话总是这样,一副教训人的口气,皇上硬着头皮忍着。长孙无忌确认不了几次与他发生争执,要不是皇上居中调和,长孙无忌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和他打起来。皇上说:“为什么魏夫子说的情形,真没有从其他人的口中听到过的?”魏征笑着说:“陛下,这是打算要否认吗?”皇上连连摆手说:“朕不是那个意思,朕只是有些疑惑。”
魏征说:“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总能够听到这样的话,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陛下非常的谦虚,现如今陛下没有那么谦虚了,这样的话自然也就听不到了。”皇上说:“说的对,好像是这么回事。”魏征总是在皇上高兴的时候给他泼冷水,但是也会在皇上感到绝望的时候及时的去支持他。所以多年以来皇上对魏征的依赖是逐年的加重,所以在这个时候,两个人的眼神充满了暧昧。这让长孙无忌的心理很不是滋味,他与皇帝从小就有很好的交情,现如今看着自己的弟兄跟别人眉来眼去,虽不能说是心如刀割,但也跟用水煮,用火烫没有什么区别。魏征说:“陛下的成就和声望越来越高,在这种状况之下,人要保持清醒是非常难的,希望陛下牢牢的记住这一点,才能够保证后半生不会像隋文帝一样。”皇上说:“隋文帝的后半生有什么问题吗?”
魏征说:“臣记得皇上曾经批评过隋文帝,凭借欺负孤儿寡母得了天下,于是生怕有人像他一样谋夺隋朝的社稷,因为他对大臣充满了防范的心理,所以他恨不得把所有的权力都攥在自己的手里,所有的事都自己亲自去干,大臣们也都知道他的这个心思,于是就配合他这么做。尽管如此,相对来说在早期他还是能够信任一些大臣的,越是到晚年,他越不能接受持反对意见的大臣,越是到晚年,他变得越专横。终于在权臣与皇后的共谋之下,杨勇不但丢掉了嗣君的位置,到最后连身家性命都不能保全。如果说牺牲杨勇一家是为了让天下安定,可到最后隋朝并没有保持富强,相反在短短的十来年的光景当中,隋朝就土崩瓦解,荡然无存了。”皇上说:“朕真的在这些年越来越像隋文帝了吗?”
此时魏征每说一个字,其他人就为他捏一把汗。魏征说:“陛下的确越来越像隋文帝了。”皇上正准备为自己辩护,这个时候他注意到长孙无忌在给他使眼色,意思是你越是跟他争,他越有话在后面等着你。于是皇上摊开双手说:“魏夫子说的对。”魏征却说:“陛下不觉得这样太敷衍了吗?在贞观初年是没有这种情形的。”皇上实在没办法了,说:“魏夫子指教的是……”话说三路大军开到前线之后,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凑热闹的人也到了前线。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苗山幽。腰中挂着横刀,一身破旧的衣服。到了前线才知道,虽然过去这么多年了,天下的情形大有好转,在外作战仍旧是非常苦的。看到一处军营想也没想,埋头就往进闯,这个时候一位士兵拦住了他的去路,瞪圆了双眼说:“你是什么人?这是要往哪里去?”苗山幽说:“我来拜访兵部尚书李世勣将军。”
那位士兵说:“兵部尚书是你说见就能见的吗?”我说:“为什么不能说见就见呢?”一听这话,对方懵了,说:“你到底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兵部尚书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你觉得你配见到人家吗?”我说:“这算什么话呢?难道见一个人还有配不配的问题吗?”对方说:“要是每个人都可以见到兵部尚书,那这里就不是军营而是茶馆了。”我说:“我也知道这是军营不是茶馆,我来这里也不是为了品茶,而是来商议大事的。”这个时候另外一位士兵说:“这样吧!我先去通报,这是起码的礼仪,相信你不会反对吧!”我点点头,对方很快就从我的眼前消失了,过了一会儿他上气不接下气的跑过来说:“将军让你进去。”那个阻拦我的士兵,大吃一惊,我非常不屑的看了他一眼,径直走了进去。远远的瞧见中军大帐,快步上前挑起帘子迈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