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章 贫农杨富贵(2 / 2)穿越雷州半岛首页

农民不知日历这个情况很正常,由于雷州半岛山高皇帝远,农村较为封闭,很多农民不太了解外面政权的更替,只是重复着祖宗传下来的生活。

他们所在的村叫那茅村,属于随闻县下乔镇。雷州半岛很多农村都有一个“那”字,这是古越族人留下来的字,在壮语中是“田地”的意思。那茅村有着肥沃的红土地,如果不遇到大旱,收成还是不错的。

顺便科普一下:雷州半岛的红土,叫砖红壤,是由玄武岩发育而成,呈暗红色,土层深厚,质地粘重,矿物质含量大,由于表土生物积累作用强,有机质可达8至10,特别肥沃!特别是覆盖了一层火山灰的砖红壤,更是肥沃无比,可以与含腐质特别大的东北黑土比美,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

可惜,由于1918年随闻县遇到一次罕见的大旱,收成很少,很多佃农交不起租子,背了一身债,甚至卖儿卖女,逃亡外地。杨家的地租是交7成,也是因为这次大旱,欠了邓姓地主一屁股债。今年青黄不接时又向邓家借了高利贷,月息高达一分,生活艰难。

屋主姓杨,名叫杨富贵,老婆杨陈氏。由于负债累累,杨富贵的名字完全名不符实,只是众多贫苦佃农中的一个,为求多子多福,生了6个孩子。夫妻两个人年龄相当,其实只有42岁,但由于生活贫苦,看上去很是苍老。

杨陈氏也是出身贫农,长相普通,个子矮,一双大脚不好嫁,只能15岁嫁给邻村赤贫户邓富贵,16岁时生下大儿子杨一金。

杨一金20岁的时候,不堪家里贫困,出门闯荡去了,已六年音讯全无。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话,农村人不识字,收发信件也困难,因此出了个门就等于失踪了。赶考的秀才让老婆在家里等十年八年的事常发生。

24岁的杨二金是二儿子,给村里姓邓的地主当团丁。由于随闻土匪猖獗,各个农庄几乎都建了修建了炮楼,由本村的地主和乡绅出资,购买武器,成立保安团,16岁至40岁的成年男丁农闲时都要加入保安团训练。

三儿子自小身体弱,小名叫“井生”,因为算命先生说他命硬,要认井当父母,不然会克家人。但事实证明他的命一点都不硬,5岁的时候不小心摔到水缸里,感冒发烧一场就丢掉了性命。

大女儿杨金妹20岁,两年前嫁到邻村,已经生下一个2岁的儿子,跟老公一起种甘蔗卖给糖寮老板,日子虽然清苦,还勉强能过活,现在又怀孕五个月了。

二女儿杨二妹18岁,目前还待字闺中,每天都在帮家里做事。水田里的蒲草就是她种植的。今天是圩日,杨二妹到圩上去卖掉自己编织的蒲草织品,顺便换点食品和生活用品回来。

蒋智对蒲草工艺非常熟悉,他在雷州扶贫时还亲自参加过编蒲草的劳动。

雷州半岛盛产蒲草和蒲织品,故有“蒲乡”之称。雷州府的蒲织具有手工、实用、环保等特点,渊源久远,当地编织并使用蒲织品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对雷州蒲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蒲草是一种多年生水生植物,种类繁多,有三菱草、棍子草、大籽草等。常见的为大籽草,乃元顺帝时泉州商人自锡兰斯里兰卡引进,有植株高、纤维坚韧等优点,是雷州半岛蒲织的首选原料。明清两代,蒲织品已成为雷州府包括随闻县大量出口货物。

虽还未见到真人,但在蒋智心中,杨二妹勤劳能干的雷州半岛传统女人形象已经呼之欲出。

聊完杨二妹之后,杨氏两公婆开始说别的事。

“那老六是谁?”逻辑性强的胡梅追问道。她对雷州话是“识听无识讲”,蒋智赶紧翻译。

杨富贵指着神龛上的两个小灵牌,叹息着说:“一个是老三,一个是老六,都走了……”

“对不起,”胡梅赶紧说。哎,难怪旧时农村要生养如此多的孩子,人的性命真是太脆弱了。

在闲聊的时候,杨富贵还提到徐闻的“万三三”号称13300人土匪,妃肥仔李福隆、造甲三、蔡妃贵等,蒋智心里更加有数了。

只有叶纵横心里在寻思:妃肥仔?原来时空的村霸也叫“妃肥”,难道这是他的土匪祖宗?如果是,那真是冤家路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