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吴氏学馆(2 / 2)败家子重生中状元(系统)首页

但是吴逸春在这一点上却比较犟,他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来跟他学习的学子们都是一样的,区分他们在哪个班念书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学子的学识程度如何。

除此之外不应该有任何一个其他的标准。

他对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也看不惯,因为他这辈子因为没有考中进士就受了自家大舅子在内的很多人无数的白眼,最恨这些狗眼看人低的人。

他们想来自己的学堂念书就来,不想来可以去另请高明。

他吴逸春之所以不想和妻子一起留在京城沾大舅子的光,而是非要回到淮南城老家来开个学馆勉强度日,目的就是想要活得自在开心一些,不要再遭人白眼。

怎么肯因为这些人的无理要求,做违背自己心意的事呢?

因此这部分学子有些便气哼哼的转学到其他地方,另请高明了,反正淮南城里办学馆的人多的是,其中也不乏有秀才、举人之流。

甚至有些学馆办得很高端,收学生严格的很,银子也收的贵。他们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到那样的学校去,不用和贩夫走卒之子做同学了。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觉得吴逸春说得对、做得对,同时为自己的无理要求觉得脸红,并且进行了反省。

甚至经此一事之后更加深刻的觉得吴逸春这个人品格高洁,是个好老师。更加坚持让自家孩子继续留在吴氏学馆念书,并且教育孩子不要看不起别人,要和所有的同学都好好相处。

现在的吴氏学馆被吴逸春分成了三个班,甲班乙班丙班。

其中甲班的学子是学问最好,他将自己认为今年已经可以下场参加童生考试的人以及那些已经得到了童生的身份,还需要再考两场府试和院试,以期得到秀才身份的这两类人分到了甲班。这部分人都是资质比较好的人,是吴逸春认为这辈子可能会在科举上有前途的人,都是从之前的乙班升上来的。

吴逸春的儿子吴子安今年虽然只有15岁,但也已经被分在甲组了。他在去年便已经通过了县试,成为了一个童生,甚至他还是去年的淮南城案首呢。

乙班学子是已经启蒙之后可以进行深度学习,待准备两三年之后可以去考童生试的人。一般第一次进入甲班的年龄他有一个最高限定,若是超过了二十二岁还没有进入甲班的资格,吴逸春就觉得他们这辈子科举可能无望了,就会和他们谈话,问他们是否还愿意继续留在乙班,亦或者是可以退学去学一下其他的谋生本领了。

在大周朝之中,一般来说便是取得秀才的功名都没有什么大用,只不过是能免了自己一个人的徭役而已,便是连自己的税赋都免不了,比平民百姓稍好点儿的只不过是可以缓交税赋几个月。

但是缓交也要让你教啊,又不是给你免了,有个鸟用?

所以大家才会常常说“穷秀才”。但是即便是秀才也可以在乡间开个蒙学馆收徒,勉强以读书养活自己了。

至少也要考中举人之后才可以让日子过得稍微好一些,比如吴逸春他自己这样的。

可是这些乙班的学生们若是连考中童生的希望都没有,那就真的不用再在学馆里面蹉跎自己的人生了,你天生就不是吃读书这碗饭的料!何必死磕呢?早点儿转行去学点儿别的,干点儿别的不好么?

而丙班的学生便是处于启蒙阶段的人,类似于乡间学馆的小蒙童们,只比蒙童教得稍微深一点儿,却也差不了太多。

开始念书后,邵宇星和桂厚发二人便被分在乙班。

在分班的同时,吴逸春笑眯眯的给他们二人画了一个大饼,说到:“学子们刚刚来求学的时候,我都是根据你们的水平降低一个档次分组的,需要你们在连续三次月考中成绩优秀,才能升到与你们现在水平相当的甲班之中。

希望你们二人在接下来三个月的月考中好好发挥,否则的话就说明我入学考试的时候看错了你们,便只能将你们一直留在乙班了。”

剩下的人都被周逸春分在了丙班,但是他也是如法炮制班画了一个大饼在前面吊着这些孩子们。

这些孩子们本来都是自视甚高,觉得自己可以分进更好的班的。现在听到吴逸春这么一解释,纷纷都憋足了劲,想要在月考之中证实自己的能力,赶紧去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那个班里去。

说起调动孩子念书的积极性,周逸春还是很有一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