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宋应星加入大明皇家制造局的有他昔日的同僚、以及从工部挑选出来的各门类优秀的老匠人。
当然,从工部调配匠人是崇祯皇帝的意思,虽说民间不乏优秀的匠人,但不得不说目前来看还是得靠工部的老班底。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工部尚书对此不仅毫无怨言,甚至主动推荐了不少匠人入驻新开张的制造局。
毕懋康其实很聪明,他早就看出了崇祯皇帝的想法,那就是将这个皇家制造局当做大明最大的科研场所,而工部则是最大的生产衙门。
一个科研,一个生产,二者几乎是相辅相成的,这在崇祯皇帝将遂发火铳的量产交给他时,他就想明白了。
再加上他本人与宋应星私教也不错,他的官位甚至还是宋应星的推举得来的,所以十分支持宋应星的事业。
唯一让毕懋康耿耿于怀的是,陛下的字儿啧啧,不怎么中看啊,歪歪扭扭的,就像刚练字没多久的娃娃写的。
毕懋康盯着那牌匾瞅了好一会儿,被崇祯皇帝瞪了一眼才臊眉耷眼的赔了笑脸应付过去。
其实崇祯皇帝也知道自己的字儿不咋地,实在是后世用钢笔、圆珠笔日子久了,再加上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一天能写几个字。
而且这时候大多数字还是繁体字,崇祯皇帝看本书都看的一个头两个大,常常是看着看着就把王大伴儿拉过来问,有时候心血来潮写点东西,还总被王大伴儿指出有错别字,真特娘的迷之尴尬。
以至于后来崇祯皇帝干脆就放弃治疗了,圣旨什么的都有司礼监拟旨。
“今天朕特地从京城赶过来,除了给宋老捧个场,祝贺各位加入制造局之外,朕还要宣布三个好消息。”崇祯皇帝站在皇家制造局的大门口笑呵呵的道。
台阶下百来个年纪都不轻的老匠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见皇帝,但是与他们想象中那种威严不同,这个皇帝不仅年轻而且说话也很接地气。
说实在的,不少匠人对这个什么制造局都还不甚了解,若不是衙门官员要求,他们不见得想来这没什么人气的玉泉山。
毕竟工部下辖工坊的工作虽然繁重,但毕竟是官府衙门直属,还是能勉强混个温饱的。
“这第一呢,就是诸位的月钱,制造局直接对朕负责,朕自然不会亏待诸位,月钱分三级,最低一级月钱二两。
第二级月钱五两,第三级月钱十两,具体等级考核由宋老来定,朕便不再赘述。”崇祯皇帝道。
分级这事儿其实还是宋应星想出来的,只不过宋应星原定的月钱最低是八钱银子,最高也只有二两,到了崇祯这里,最高的成了反倒是成了最低的。
原因也很简单,其一是他要竖立标杆,匠人身份低微,向来被人轻视,匠人是什么,放在后世都是工程师。
其二是他要调动这群未来科研班底的积极性,只有让他们保持旺盛的士气,才能在科研上攀登的更快些,而最简单的莫过于发钱了。
果然,崇祯皇帝刚说完,一群平均年龄都有四十的老匠人,兴奋的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要知道他们在工部的工坊,累死累活的做一个月工,月钱也不过一两,就这还是工部的常驻匠人,倘若是外地轮值的匠人,不仅没有月钱,连路费都要自掏腰包。
每年因为轮值死在半路的匠人都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