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将自家情况疏离了一番,觉得不出意外的话,他估摸着要在沂水待上十年八年了。保守起见,他按六年计算,制定了个六年计划。
计划前,他先统计了沂水在籍秀才的信息。
沂水现有共计一百七十九位,监生每年也得贡,但是因为贡的几乎是老者,如今活着的只有九位。其中,八位如今在南京国子监,或是在外谋生,只江监生一个在本地,还是无为那种。这些人加起来,一二两等有且仅有三十二人,约莫六分之一之数,少得可怜。这其中,还有江慕这般能参加科考却不参加的人。
是以,沂水举人少得可怜。
由现象到本质,王坤认为,沂水缺举人,乃因秀才不足而秀才不足,乃因读书人不多,因沂水读书风气不足。读书风气不足,盖因读书无用。
王坤自底层爬起,他知道底层百姓的想法惧见官,却又因能见官而自沾。
是以,他先办了这场酒宴,吸引了全县的目光。小二百的秀才,实到一百零七位。没来的那些,诸如江监生这般推辞不来的有之,也有年近花甲、古稀,想来来不了的。总之,勉勉强强凑了十一桌人。知县大人安排了十二桌酒席,算是估算失败。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县衙里最不缺的就是吃饭的人,那一桌酒席绝对浪费不了。
吃饭前,王坤宣布了他的决定:“本官能力虽有限,但必定为沂水百姓谋福利。本官承诺,在沂水一日,沂水的秀才,除了官府规定的米粮外,秀才按等可免不同年限的田赋。以三年为限,按三年一次的岁考统计结果。一等二十亩,二等十八亩,三等十五亩,四等十亩。”
说起来是极少的,有钱人家自然看不上这点东西,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却又是不少的。最重要的是,读书本身已是不易,供养更加不容易。有十亩田产的人家,才能勉强供一位读书人。再少一点的人家,王坤都会劝他省省吧,先填饱肚子再说。
王坤此举,是愿意用几千亩的田税,带动沂水向学的风气。同时,为了向学,凡有适龄子弟的人家,必定竭尽全力去刨钱。此乃花最少的钱,做最划算的事,说是一箭双雕不为过也。几千亩的田税并不算多,尤其是对于沂水这个下县来说。
反正都是倒数第一了,税收是三千石还是二千八,并没有差太多。
王坤的话音刚落,下头的秀才交头接耳起来。
便是诸如柳文海、江慕此类人,也不会小窥这个“优惠”。江慕是一等秀才,如果算上监生这个超一等的存在,江家至少能免四十亩的田赋,接近半个举人了。陆通就更欢喜了,便是他只有十亩的名额,对陆家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更重要的是,他总算有了点用。
王坤这里又道:“今年十月便有岁考,本官等着诸位,为沂水争光。”
也就是说,从今年十月算起。如今还有月余,临阵磨枪,不亮也光,所有人都意动了。主要是,这不是他们内部竞争,而是和山东其他州县的秀才进行比试。
这是所有人都愿意的事。
只是,人群中有一位赵姓秀才缓缓站了起来,他说:“大人此举真心为沂水百姓考虑,只是我等过去给沂水丢脸,并非自家不努力,而是沂水缺少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