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0 章(1 / 2)穿成公主之后首页

那日出宫之后,赵璟便总想着要出去走走,他如今是比赵琛刚回京的时候活泼了不少。

小孩子都敏感,一夕之间没了父母会不安,如今有赵琛在,赵琛又对他好,他便自然的胆大了起来。

赵璟过了年就要正式开始上课,不过太师与太傅一个事忙一个年高,多半只是守制一旬来一回,平日里主讲还是现在的翰林学士们。

只是一旦正式开始讲学,皇帝也是有课业的,怕是没有这样的多的闲暇时间。

赵璟自然不知,赵琛却心软,他一求,赵琛便带他出宫去。这一次还是沿着御街往外走,不过走得远了些,一直走出朱雀门到了新城。

过了龙津桥便是国子监,如今国子监改制,里头在重建学舍。

赵璟全然没有曾到过这里的印象,新城比内城还要喧闹不少。

来往的人多,赵璟便紧紧赵琛的手。沿街这样多的铺子,最能吸引小孩子注意的还是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走着走着赵璟就走不动路了,赵琛停下来往他视线停留的方向看去,一个男人坐在一家点心铺子前编竹筐,他身周除了竹筐还有一个小架子,架子上摆满了精巧的小物件,赵璟便是盯着这些小物件瞧。

赵琛牵着他走过去,看得更细致了,那架子上都是用竹丝编成的动物与小人儿,最精细的要数一个提着灯笼的小孩。

编竹篮的人见了他们便局促地擦了擦手,脸上换了笑:“娘子,小郎君,可是看中了什么?”

赵璟指了指一只小兔子。

“只要这一个么?”

赵璟犹豫着,目光在余下的几件里头转,又点了一只那提着灯笼的小人。

赵琛又问他:“两件可够了么?”

“够了。”

赵琛看向那手艺人,他又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一件四十,收您八十钱。”

他说完就盯着赵琛,大约是担心他讲价。

赵琛自然不同他讲价,从侍从手里接了钱袋子,却是递给了赵璟,叫他自己数钱。

赵璟果真数了起来,他一边数,一边踮着脚尖把铜钱放在小架子上。

“一、二、三……十八、十九、十九、十八……”

他每说出一个数字便要往外拿一枚铜钱,不知念了多少次十九,才终于念到了二十,那手艺人欲开口,叫赵琛含笑着看了一眼便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噤声等着小郎君数到八十。

每每逢九赵璟便要往回退一退或是停上一阵儿,那八十钱足足有一百多,数完了赵琛便牵着他离开,留下尚且在数钱想要还回去的手艺人。

“二哥,我……这、这般……”

那点心铺子的老板不知是何时出来的:“我早便说了,有你这手艺,不愁不能在东京城里头安家。贵人们最是喜爱这些精巧的小玩意儿。

来了东京城,你安心便是,你别看物价高了些,达官贵人多,出手爽快阔绰,咱们卖手艺卖力气挣得也多,如何不比你在寿州强。”

赵琛还未走远,听到寿州二字便顿住了脚步,寿州在淮南西路,恰巧淮南西路的税收有些蹊跷。

他又退回去:“您是寿州来的?”

那手艺人表情有些戒备起来了,赵琛见状解释道:“奥,家中姊妹嫁在寿州,路遥水远往来不便,如今三月未曾通信,心中甚是担忧,不知阁下方才所言……”

那人表情缓和了一些:“娘子不必客气,我一个粗人,娘子喊我郑四便是。”

“娘子不知,寿州如今上有贪官下有恶吏,层层盘剥,今岁收成比去岁多了三成有余,交了赋税却也只是勉强饱食。活了大半辈子,要是能选,谁愿意背井离乡?”

他说着竟抹了抹泪。

“老娘年初生了一场大病,欠了债,原是指望着那几分薄田……如今还不上,所幸有我这族兄收留,尚有一条活路,不至变卖了祖上留下的田产。”

“税收这样沉重,缘何不入京来告?”

大楚是有上访途径的,民告官也不稀奇,京中设了登闻鼓、检二院,便是为了受理这样的案子。

郑四叹了口气:“比不得京城,那寿州天高皇帝远,他们官官相护,如何告?那些个乡绅地主读书人,他们又不要交这样多的税。”

“也有乡老们说过要来京城,夏税纳了之后我们百余人上京,还未出寿州,半途便被截了下来,倒是不曾动粗,好声好气劝了我们回来。”

“到秋收时节,税赋便分了等,年纪大的乡老可以少纳些。”

他说到这,结果赵琛已是可以想见,乡民聚族而居的多,乡里能说得上话的,能组织起来人的基本都是年年纪大辈分高有威望的。

这些人得了好处,只会感恩戴德,至于被盘剥的,也没到活不下去的地步。

如郑四这样家中老娘生病,买药欠债的也是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