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几句话,自己就从布衣白丁变成有品有阶有权的官员,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的一员,徐回有种飘忽的感觉。
宁州军别部前曲丙屯,副屯长兼队正,官阶正九品,秩建武都尉,这是宁州军主徐匡刚刚亲口颁布的。
军队编制:一曲为五百人,辖五个屯,指挥官为军侯一屯为一百人,辖两个队,指挥官为屯长一队为五十人,下辖五个什,指挥官为队正或队长一什为十人,下辖两个伍,指挥官为什长。
别部是正式编制外的兵马,类似私人部曲,却是隶属军府,享有俸禄,有资格受配战利品,是正规军队的主要辅助力量,往往在战时换个旗号便充当战场主力,有些精锐别部的战斗力甚至强于正规军队。
别部通常是士族大户子弟临时参军的好去处,立功后又能调进正规军队,起码官阶品级也能提升上去,是个磨练自身又适宜镀金之地。
最为重要的一点,士族大户子弟一旦进入别部,必然被任命为军官,仕途起点高出一大截,不必像个大头兵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拼死厮杀来博取功劳。
例如,官阶正九品,秩建武都尉,这已经是大多数底层士卒拼死奋斗一辈子也不可能的位置,对于刚刚参军的世家大族子弟来说,却是一个起点。
“回儿”叔父张厚低声唤道,把徐回从摇身变官的飘忽中拉了回来,避免军主徐匡不喜。
瞧见次子恍惚失神,徐匡确实眼眸有一份失望,心中却能理解,毕竟徐回不像长子徐兴,自幼由他亲自教导,十二、三岁便被带到军营培养,又经过这几年的沙场历练,不仅扩充人脉,还在军队立下根基,有资格和实力来继承军主位置了。
徐匡每每听到文武官员感称“军主父子真像”,心中都会生出几分欢喜,颇感欣慰,后继有人。
历朝历代的君主、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的儿子“类己”,或许那是一种自己权力在继承者身上的延续,御笔圣旨不会随着死亡而化作废纸一张。
“类己”令长子徐兴有着先天优势,可是,再厉害的军主旁边都要有人来帮衬一把,徐匡对此深有感悟,他本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最初靠着张厚等亲戚的帮助,后来又有霍白等将领的拥戴,最后豪族大户、将门世家的认可,坐上宁州军主的大位。
徐匡把长子徐兴当成继承统治的第一人选,那么自然希望次子徐回能够担起辅佐兄长的重任,促使徐家发扬光大。
次子徐回要担起辅佐兄长的重任,那么军营磨练是必不可少,否则哪怕经营有庞大的商队财富,没有武力去守护,一切都是浮云。
至于踏进军营的次子徐回威胁长子徐兴的地位,争夺继承人的资格?在徐匡看来,这个可能微乎其微,先不说徐兴自小由徐匡亲手带大,那份深厚感情远非徐回可比,单是徐兴已是正七品左中郎将的领先优势便把徐回远远超过。
正七品左中郎将,拥有将旗,独领兵马,踏进宁州军府的高官序列,哪怕身为军主的徐匡,也不得随便罢黜堂堂的正七品左中郎将,否则会犯世家将领之间的忌讳。
正九品和正七品,足足相隔四个大官阶,哪怕是世家大族子弟,在军中没有一份沉甸甸的功劳,熬上几十年资历都无法跨越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