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环刀使用更是普遍,沿袭汉代环首刀的样式,后期又有所变化,富有各国特征,前期刀样简单,由于长年的巨大战争消耗,讲究实用,节省成本,以便快速化、规模化的完成武器制造。
后期,重视陆战的蜀汉制刀特在长度,依据出土文物显示,东吴兵卒常用战刀平均长度是七十至九十厘米,而蜀汉却是一百至一百二十厘米,毕竟东吴兵卒常在船板战斗,刀身过长不宜回转。
此外,富庶强大的魏国环首刀出现金银装饰和精致纹图,例如曹植的宝刀赋“建安中,家父魏王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以龙、虎、熊、鸟、雀为识。”
如今,徐回所见的战刀长短、弧度不一,那么代表着并非出自同一工坊,甚至是不同国家,拿起一把稍短的战刀仔细查看,“这是林邑兵装备的刀?”
“正是!”张卫答道,看着将军对林邑兵器有兴趣,又从另外单独放置的拿起一把,递到将军面前,“这把是林邑将领的佩刀,昨晚杀进县衙时,震得我虎口直疼,怕是达到五十炼的程度。”
徐回有些惊讶,柴刀、菜刀约是二百钱,军用刀剑约是一千钱,五十炼刀剑接近一万钱,至于百炼刀剑通常被世家将领当作传家宝,恐怕只有皇室宫卫才有资格成规模装备。
哪怕是徐回的护南镇军得到身为总管参军的叔父张厚特殊照顾,全军上下也只有几十把五十炼战刀,百炼刀剑则是一把都没有。
“这种五十炼程度的,有多少把?”
“二十把左右。”
徐回心中惊讶程度更深,林邑大王子范伽率领大军精锐在北边九真郡,留守九德郡的不过区区千余兵马,何况林邑大臣搵罗夫还带走部分兵马押运俘虏、物资回国,剩下在阳遂县负责关押俘虏的只有几百兵,配有的五十炼战刀就有二十把。
据徐回所知,宁州军府锻造技艺承袭蜀汉的制刀技术,勉强学到几分,核心技艺在昔日蜀汉政权的中枢益州,因此督造的刀剑最多七十炼,常规武器是十炼、二十炼的程度,之前特意拨给徐回所部便是二十炼的。
缴获的林邑将领佩刀几乎赶得上宁州军府督造的精良兵刃,由此可见,林邑国的铸造工艺水平绝非寻常势力可比,远超护南镇军只有几个土炉的规格,着实令人羡慕。
徐回不知道的是,早在两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工匠便是林邑人掳掠的重要对象,后来成为大魏藩属,又不断从大魏引进制造武器的技术,又加上对周围氏国侵袭吞并的战争,促进国内锻造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