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至五原,乃历太祖门下长史,兵不过千,灭寇剿匪之能事,一时之俊杰也——《晋书.武帝纪》
光武帝刘秀靠地方豪强资助而成大事,代莽还汉,自然明白他能成事,后人效而行之,子孙祸矣,故,撤各州郡国都尉一职,缴天下兵归田,以太守治兵,贼曹治安,中央维稳,此为强干弱枝策矣。
内地郡国没有皇帝虎符调动,动不得一兵一卒,盐铁皆少府营,供养皇帝和边军,各地郡国凡产铁者,设铁官,为少府直辖,所出刀斧甲胄器械,或京师少府制,或地方产输京师武库,地方不得截留。
这样的结果就是,和平时,地方的负担减少了,有建功立业封侯的,都往边郡走,内地除了保留县尉维持治安外,几乎没有任何武官职位。
要知道,两汉时期,武功高到什么地步,光将军位,汉初时,只设大将军前后左右将军耳,到了武帝时,出了一大帮武功卓著的牛人后,出征时发现将军位不够分了。
特别是卫霍横空出世,将军位一下子就紧缺了,于是,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前、后、左、右将军位应允而出。
但架不住牛人多,没关系,武帝还有招,位不够,‘杂号将军’来凑。
有汉四百多年,武功之盛,以将军号窥视,可见一半。
但边地郡不同于内地郡,这里时刻是要抵御胡人的,真的等皇帝的虎符来才能调兵,估计边军早挂腊肠了,天使来了就只能收尸了。
凉并幽三州是特殊的,另置长史一职,主全郡军政,设司马一职,主军事,听命于郡守行事,可以不用受刺史节制。
汉末的州长官在刺史和州牧职称中反复横跳,刺史也就是后世的御史加强版,有监察地方郡国之职,不能插手地方政务,但权利比明清时的御史可大多了,人家看你贪赃枉法,可以不经尚书令和三公的审核,就能直接撸了你。
州牧权利比刺史更大,不仅监察更有插手地方军民政的权利,类似唐时的节度使,但管辖的地域又不是唐节度使能比的。
大权独揽,对经过王莽篡汉后的汉家来说,是一个忌讳,故,州牧设,必州郡乱,平止乃撤,不会给你尾大不掉的机会。
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汉,地方有钱没兵,有兵没器,有兵器成,你也打不过中央派出的精锐军,中央军打你地方郡兵,就跟大人揍小孩一样,吊着打。
想想后来的黄巾,当你在郡府库中搜出一件半甲高兴之际,人家中央军直接全甲带厚盾,强弩硬弓,骑兵协左右,浩浩荡荡的威压过来的时候,已经不是打不打得过的问题了,而是投降能不能免死的问题了。
这就是为什么,丁原在接到刺史张懿给他的信,里面提到两件事,一件是打算举荐丁衡任州贼曹一职,被他委婉拒绝的原因,他这里长史一职留了两年,就是吾家有子初长成,虚位以待,怎么可能让丁衡去任个小小的贼曹属吏。
他自己就是贼曹掾出仕,自然明白贼曹的苦楚,自己吃过的苦,断不会让自己儿子在吃一回的。
郡国长史比秩六百石,铜印黑绶,主一郡之军政也。
今日起,他丁衡就跨过了一道坎,一道民与官的坎,长史就是下到了地方县,那也是比县令大的主,更何况他现在手握一千大军在手。
一千虽说寒酸了点,但丁衡毕竟是初出茅庐的毛小子,你真将全郡的兵马都交给丁衡,那丁原倒是要害怕他脑袋一热往鲜卑人那一送,丁原就坐蜡了。
“匪患不剿,如廯之于肤,瘙痒难耐也!”
丁衡全身着甲,看着底下这些和他一样青葱年岁的少年,大义凛然的开腔:“故,受府君之命,衡乃任五原剿匪长史一职,望诸君能鼎力相助,共助……剿匪!”
“喏!”
好险,差点说秃噜嘴成共助大业了,丁衡看了看同样甲胄齐身的高顺,“德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