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43、第四十三章(1 / 2)咸鱼格格靠运气躺赢(清穿)首页

作为自封的老饕云瑶对东北居然还没有广泛种植水稻之事耿耿于怀,向胤禛提出了一百八十问。

“又不是一年四季都寒冷,为什么不能种呢?”

“以前都没有种过吗?”

“那本来该种水稻的季节地里种的是什么啊?”

“能去买块地,咱们试试自己种吗?”

胤禛一是被她念得耳朵生茧,二是他自己也好奇并且心中有隐隐的激动。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件事如果能够成功,对大清江山的稳固,甚至对康熙对噶尔丹,对蒙古的政策都有所影响。

不过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轻举妄动。若是没有成功,会被有心人参奏他为了争名夺利无所不尽其极。

若是成功也会被人认为他是在争名夺利,想抢了太子的风头。

胤禛回到京城之后,去寻了东北当地的县志与地理志来读又经常去工部走动,与农桑水利的官员闲谈,有意无意问一些种植的问题。

他还从户部钓找出当地的粮食赋税每年缴纳多少粮食赋税,如果种了水稻之后,要达到多少亩产,才能抵得上现今的赋税。

云瑶不过是为了吃,胤禛却想得很远,很多。她不知道他心中所想见他忙着帮她找原因,在京城与绮春园来回奔波,人都黑瘦了一圈。

她为了投桃报李,虽然不是按照他的意愿自己动起来,还是尽心尽力,换着花样让厨房做了许多美食犒劳他。

胤禛最后整理了厚厚一卷卷宗,在书房里逐一给云瑶解释,哪年种了水稻,最后收成如何,对赋税人口有何影响等等。

她听到最后头都大了一圈,也没听太明白,便简单粗暴总结道:“妾身明白了,是因为种出来的产量少,所以怕浪费地,就没有再种了。”

胤禛:“”

他这段时间真是白忙活了,讲了这么一大通,真是白白浪费了口水。

云瑶不解地道:“为什么不多试试,别一开始就大面积种啊,就像我们种西瓜一样,先拿出块地来种着试试看。”

她只要为了吃,脑子就转得特别快,而且特别用功,不然以前也不会去偷康熙的“御虾”。

胤禛只见到她掰着手指,踱步走动侃侃而谈:“妾身是这样想的,一,从南方种植水稻的地方,找有经验的老农去到东北,种过水稻的人懂得水稻怎么防治病虫害,怎么耕地犁地,怎么除草等等。

二呢,再从东北当地寻找种地的能手,他对当地气候,以及脚下的那片土地熟悉,大家在一起多多沟通种地经验,因地制宜嘛。

最后选种育苗,用不同的种子,做出对比,看哪种适合当地的气候。就算一年不成,就再试一年。以前神龙尝百草,也尝试了多次,怎么能一下就放弃了,永不放弃的精神去了哪里?”

胤禛见她神采飞扬,整个人都灵动无比,心也跟着她的走动而动。此时听到她振臂高呼,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他极为配合地道:“嗯,你说得对,为了一碗拿来配你亲手所种丝瓜的米饭,一定不能放弃!”

云瑶神情讪讪,嘿嘿笑道:“激动了激动了。”她神色又严肃起来,认真地道:“爷,妾身觉着,像我们现在的育苗法,也可以用在种子水稻上。

妾身想吧,橘生南淮,其实就像是南方人迁到了北方,水土不服而已。可久而久之之后,还不是一样在当地扎下了根。只要选坚强些的种子,肯定能扛过去。”

她为了强调,还特别用力点了点头。胤禛看得心中直痒,上前捧着她的头,也用力亲了口,一本正经地道:“嗯,我相信你。”

要说别的事云瑶绝不敢乱出主意,东北在后世可是有名的水稻产区,所以她才敢这么肯定,一心撺掇着胤禛去种了。

胤禛怀里抱着她,正色道:“此事我们不宜声张,等我去安排之后再从长计议。以后育苗也别大张旗鼓了,聪明人多着呢。”

他迟疑片刻,与她走到矮塌上坐下,把她揽在怀里,细细跟她说起了朝堂之事。

云瑶听得又是一头雾水,她不懂也不能乱出主意,不过她就像知道东北能产水稻一样,知道胤禛最后能登大位。

可以前她只是旁观者,看到的是史书上冰冷的文字,现在她身在其中,一不小心就会跟着掉脑袋,只能慎之又慎地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且由他去吧,再过几年,十年”

康熙在何年驾崩,她根本不知道,便随口道:“甚至几十年,爷再回头看也不迟,还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呢。”

胤禛心中畅快不已,被她逗得直乐,手指点着她的鼻尖,宠溺地道:“说的话还算有几分道理,不过眼珠子转得太快,太过郑重其事,说服力打了折扣。”

云瑶暗自翻了个白眼,她又不是他,在外面是七情六欲都不上脸的面瘫。她舔了舔唇,说了这么一大堆东北,她现在疯狂想吃铁锅炖大鹅了。

她从他怀里溜出来,笑嘻嘻地道:“爷,妾身去厨房一下,晚上咱们吃炖鹅肉好不好?”

胤禛知道她成天为了吃喝玩乐操碎了心,自由着她去了。

午饭时,胤禛便看到桌上摆了个大铜盆,里面装着大块的鹅肉与土芋块,上面冒着热气,香味直钻鼻尖。

他无语凝视了片刻,问道:“这么多你吃得完?”

按着规矩,平时主子吃剩下的饭食,才分给下人去吃。云瑶这里不一样,她吃之前,就先把菜分了下去,让伺候的人吃新鲜的。

胤禛开始还不习惯,曾提醒她慈不掌兵,不过被她当做了耳边风。最后他见姚姑姑他们懂进退又守礼,把她伺候得好好的,便随了她去。

云瑶肯定地道:“当然能吃完啊,只是看起来多而已骨头撑起来,中间还有很多空隙呢,啃着啃着就没了。

唉,可惜现在太热,不能边炖边吃,旁边再贴上几个锅边馍就完美了。”

胤禛被她满脸的谗样逗得开怀大笑,坐下来夹了一小块鹅肉尝了。鹅肉炖得酥软又入味,吃起来唇齿生香。

里面的土芋块也不输鹅肉,吸取了鹅肉的香味,蘸着汤汁吃更是一绝。再配着冰过的石榴汁,吃得他大呼爽快。

两人闷头将盆子里的鹅肉连着土芋块吃得干干净净,末了他还意犹未尽看了一眼空盆,说道:“等我下次来了,你再让厨房炖来吃吃。”

云瑶点头应下,遗憾地道:“可惜没有辣椒,要是加点进去就更有滋味了。”

胤禛不解地道:“辣椒,莫非你说的是海椒?”

云瑶睁大了眼睛,猛点头道:“对对对,就是海椒,妾身听过这种椒辛辣,就叫做辣椒了。爷你能找到种子?”

胤禛失笑,“贵州一地已经早就广泛栽种,有什么可稀奇的。只是那东西太辛辣,没几人敢吃,种的人便少了。你要这个还不简单,我去给你寻些来。”

云瑶听得直口舌生津,有了辣椒,冬天时就可以吃热辣辣的火锅了。不不不,不仅仅是冬天,她恨不得现在开始三餐都吃火锅。

胤禛下午就要回京城去,再来时就是康熙来畅春园避暑的时候了。今年随行去木兰围场的阿哥们还没有定下来,不过云瑶打定主意,不管胤禛去不去,她都坚决不去凑热闹,还是留在庄子里过她闲云野鹤的生活。

没几天后,胤禛就到了庄子,这次他的马车后没有跟着一长串,只带了福晋与一直老老实实的武格格,把两个与云瑶不对眼的宋格格与李格格都留在了府里。

云瑶也不管福晋武格格她们,将胤禛带来的一筐子辣椒全部送到了厨房里,让马氏做各种辣的吃食。

到了午饭时分,胤禛照常留在了万方安和用饭,桌上的饭菜,除了丝瓜毛豆与山药排骨汤,其他菜里都加了或多或少的青红辣椒。

他尝了尝觉得也不算辣,尚在能接受的程度之内,觉得味口大开,不知不觉吃了不少,最后流了一身汗,只觉得通体舒泰。

不过怕云瑶吃太辣伤了肠胃,还是叮嘱了又叮嘱:“这海椒吃起来是刺激,比食茱萸劲道足,可你万万不能多吃,仔细着吃坏了身子。”

云瑶知道他一片好心,他说什么她就答应什么。主要是这具身体还没有吃过辣,要是一下就吃坏了,她肯定以后辣椒影都见不到。

虽然福晋她们来了庄子,云瑶还是如同寻常那样生活,早起去地里走动一圈,再顺手摘些瓜果回来。

她种的南瓜长势特别喜人,爬得到处都是,却没有见结几个南瓜。她也不懂如何让南瓜结果,一气之下掐了许多尖与花回去,南瓜尖清炒着吃,南瓜花用鸡蛋面粉裹了炸着吃。

没想到被她变着花样吃了几次之后,意外见到藤上居然结了许多小南瓜出来,她才顿悟道:“原来枝叶繁茂,也不是好事啊。”

胤禛听在耳朵里,心潮起伏,说不出的滋味。

康熙的儿子们越来越多,照着他现在的年纪,只怕以后还会生出更多的儿子。

寻常百姓家兄弟多了,争产打得头破血流之事也不鲜见。他们虽然贵为阿哥,也好不到哪里去。

康熙继位这些年,平三藩收复台湾,与雅克萨打了两次仗,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总算遏制了沙俄入侵。

可现在噶尔丹又在作乱,与他也已经打了两次仗,还是没能解决漠北地区的问题。

这么多年仗打下来,大清国库实在缺银子,康熙的内库更缺。儿子们长大了要成亲开府,得花大笔的银子。

太子五月大婚,他先前不止一次见到康熙为了银子发愁,幸好太子住在毓庆宫,省了一大笔出宫开府的钱。

云瑶不知道她随口的一句话,惹来胤禛那么大反应。她想到自己的西瓜虽然看起来茂盛,可结的果也跟南瓜差不多。

她灵机一动,跑去地里将西瓜周围的藤掐了一气,只留下结西瓜的主藤。很快,她那发育迟缓的西瓜,也蹭蹭蹭如吹了气一般长大了。

云瑶每天都要去地里看上几遍,一个个清点数数,生怕被别人偷摘了。等到西瓜像皮球那般大,瓜皮颜色变深时,终于忍不住选了个最大的摘回去。

她还郑重其事写了帖子,邀请胤禛前来赏西瓜。

胤禛接到她的帖子笑个不停,为了给她捧场,特意换了身新衣衫,前去万方安和赏瓜。

天色已经暗下来,云瑶的院子挂着灯笼,风吹过轻轻晃动,光影也跟着在地上晃动,四下安宁静谧,美好得如同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