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却是不知道,在他自己开开心心地种着自己的番薯和土豆的时候,外面的屯民们也是深受鼓舞,一个个不但白天干起活来也变得卖力了,晚读书认字学拼音也是没有丝毫的怨言了。
在伟大公子的领导与亲自以身作则的实践下,整个洛阳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姿态。
.......
在大魏书院与屯田制走正轨之后,丁廙负责的纸张制造以及书册印刷也是越来越熟练。
从丁廙接手这个项目的第一刻起,他就对曹植真正地变了看法。
原本的丁廙,只是对曹植出众的才华感到钦佩,但是现在的丁廙,却已经是对曹植感到敬仰了。
纸之类的东西,丁廙也并非没有耳闻,甚至都亲眼见过和亲手使用过,虽然方便,但是比之竹简缣帛之物,还是略有不足。
但是当丁廙按照曹植教给她的方法所纸造出来纸张之后,他是真的震惊了。
只见这些纸都光滑柔软,轻薄柔韧,极为适合书写,而且保存方便,甚至可以装订成册。
丁廙一遍爱不释手地观摩着这些纸,一边不住地在心中感叹:公子真乃神人也!
而曹植听到了,也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在意。
因为在曹植看来,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曹植交给丁廙的造纸术,已经远远超越了现在的造纸术水平,保守地估计,应该也超越了现在的水平三百多年!
纸张,最早是出自西汉,用麻皮纤维和麻皮织物切断搅拌而粗略制造成,这个阶段的纸称之为“灞桥纸”。
后来东汉蔡伦对“灞桥纸”进行改进,最终以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为原料,命工匠将其剪碎、切断后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入水池中进行浸泡。在时间成熟后,再捞取水中的的纤维物质,随即放入石臼中进行搅拌,再用竹篾挑取其中的浆状物,待晾晒干燥后,制造成了可供书写的用纸——蔡侯纸。
蔡侯纸比之“灞桥纸”,纸张质量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已经可以取代竹简方便书写。
再后来,献帝位的时候,一个叫左伯的人改进蔡侯纸为左伯纸,让纸张变得洁白细腻、柔软匀密,不仅色泽光亮,而且纸质甚佳,在一些世家大族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然而现在,虽然已经出现了左伯纸,在一些达官贵人的手中也时常可以见得到,但是却并没有使用起作为印刷书册的。
印刷术尚未形成概念是一点,但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左伯纸虽然可供书写,却不能够长久地保存。
曹植记得,想要形成能长久保存的“黄麻纸”,要到两百年后才会出现。
现在的人,对纸根本就没有这种概念!只是认为纸张不过是一种快捷方便的奢侈物罢了。根本就不适合长久地保存重要的资料与文书。
正因为如此,丁廙拿到曹植的造纸方略的时候,才会如此地震惊。
他可以想象,一旦这种东西量产,势必会以迅雷之势完全替代繁重的竹简。
丁廙第一瞬间想到的,就是纸张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