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0.定风波(2 / 2)娘娘,快更新啊(清穿)首页

可不敢遭人红眼了。

茶几子上放着一只粉色琉璃莲花碗,里面是酸奶和色彩斑斓的水果块儿,

也就是现代的酸奶水果捞,甜甜的草莓、酸酸的橙粒、还有极为珍贵的荔枝肉,

素手执着银勺子挖着吃,“啊呜”一口,实在是太让人满足了。

孕期不能吃冰,做好后放在冰块里用冷气一镇,酸爽清甜,风味也是极佳的。

这几日清璇的心情极佳,本来厨女小传会遭来的流言是很正常的,

没想到火力都被八福晋吸引了过去,胤禩这八面玲珑的人处理舆论可是一把好手。

让四爷颇为棘手的事情,八爷门下的人由侍读何焯带领着,

巧言令色,夸赞起了满族女子的风范。

说在白云黑土中长大的满族人,是马背上的民族,男子能兵善战,女子也是英姿飒爽,

不必学那江南人的小意温柔,太皇太后那样的女中豪杰才是满族女儿的榜样。

就这样七绕八绕,哄得满族人都引以为豪,觉得自家女人就是好。

入关以后,满洲儿郎多多少少都纳了些汉族女子,家中的正妻早就不满了。

听到这样的言论如何不开怀,就算不识得汉文,也要买本厨女小传表明态度。

清初政治上的大方向还是压制汉人的,从“剪发易服”就可以看出一二。

满族统治者其实是不想同化的,发现满人女子有效仿缠足的风气后,多次下令缠足。

然而屡禁不止,朝廷对于女子还是宽容得多的,也就不再多管。

何焯出身苏州的书香世家,颇有名士风范,为八爷在文人中刷名望起了很大作用。

这样的人出马自然一个顶三,效果斐然。

汉人觉得八福晋是满族女子,粗犷一些,也不稀的和她计较了,怕掉了面子。

满人觉得郭络罗卉心颇有英气,很是不同,尤其是夫人们很支持!

事情开始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这时候,闹的满城风雨的消息自然也传到了康熙的耳朵里,

说实在的统治者想得就要比下面的人长远多了。

乾清宫

礼部的官员和宗人府的官员难得被一起召了进来。

张养之是康熙十五年的进士,如今也做到礼部侍郎的位置了。

他负责的是最清闲也最琐碎的事务,有清一来,规矩日益增多,凡事不可逾矩。

“微臣以为八福晋言行不符皇家风范,理应小惩大诫。

那话本也应禁掉,以免流毒民间。”

规规矩矩地提议,康熙微微颔首,说:“卿之言颇有道理。”

爱新觉罗玄烨是一位学富五车的皇帝,甚至可以说是文治武功的全才。

胤禛比起他的父皇,也有很多不足,性急、武力较弱等等。

康熙年幼时就用心治学,儒家经典都烂熟于心,但是皇帝读书与普通人读书肯定不同。

皇祖母曾经对他说:“玄烨,太宗优待汉官注2,比之太祖更得民心。

这天下终究是汉人多,你要多读他们的书,但是莫要忘记自己才是天下之主。”

于是康熙学会了从儒家经典中寻求统治汉人之策略,基本上是抱着辩证的态度去看的。

儒家经典有完整的治国体系,比起渔猎为生的满族人自然有很多可借鉴的精华。

但是读多了之后,他发现文人对治理国家的想法太过理想化,

说实在的很多时候改革的方案不错,但是具体实施就出了岔子。

对君主的要求很多时候接近对圣人的要求,私事也被严格要求,

比如很多明朝的皇帝就被文人逼得要死要活的,这实际上是很不现实的。

宫里有多少美人与皇帝的执政能力又有何关联呢?

康熙最钦佩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万族来贺的“天可汗”,

武则天的旧事又叫历代君王莫不警惕后宫干政,孝庄太后多年摄政,

羽翼未丰之际固然是祖慈孙孝,到了废除三藩之时,一个主张从长计议,

一个锐意进取,发生过很大的意见冲突,也有过很多矛盾。

那时候,玄烨终于有些理解皇阿玛为何一直想挣开束缚了,为什么那么恨多尔衮了。

一国之君上面压着座大山的滋味真不好受。

“陛下,奴才觉得八福晋只是年纪不是什么大事吧!”

宗正一向由皇室内部成员担任,这一任左宗正是定贝勒,性子豪爽,

从前与过世的安亲王关系很好,自然有些护着点他的孙女卉心。

康熙这才回过神来,道:“好了,你们都退下吧,朕再想想。”

手下早有人将“懋月居士”的真实身份呈上来了,是老四那怀了双胎的侧福晋。

按道理应该没什么城府,估摸着也就是自己写着玩玩,这么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