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8.千秋寿宴(1 / 2)娘娘,快更新啊(清穿)首页

十月,天高气爽鸿雁南飞三百年前的紫禁城还拥有一片蔚蓝蔚蓝的天空。

太后六十诞辰这一天是举国欢庆的千秋节,地方上的官员都为太后娘娘准备了特色礼品什么禾生双穗,千年灵芝,丹顶仙鹤金色鲤鱼

胤禛也派门人准备了礼物,从前是福晋帮助挑选的,现在就是四爷身边的嬷嬷和门人考虑了。

一尊白玉观音像看似普通,却是巧匠雕刻,徽善法师亲自开光的。

经常给太后请安的清璇一眼就瞧出了这礼物的新意,观音娘娘的眉目间有三分像太后娘娘,微微上扬的嘴角似笑非笑,不怒自威,确实是难得的瑰宝。

清璇没什么特长很多孙媳妇都送自己做的刺绣她的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以前还送过亲手抄写的经文,不过她那一手字和其他福晋的簪花小楷比起来又逊色许多。

着实头疼了一个星期早知道就晚点卖白玉露了这不是绝佳的礼物吗?卉心和她男人一样总是三两句话就把人说得晕晕乎乎急匆匆把白玉露呈了上去。

还是女儿好是额娘的贴心小棉袄。四岁的齐布琛想出了一个好主意调香。唐朝贵族大多喜欢用香汤沐浴,衣服也要香薰,说话之前还会在嘴里嚼一些香料,真真是吐气如兰。

每年胡商运到长安的香料不计其数,安息香、苏合香、龙脑香、麝香、沉香、丁香等很多来自波斯、天竺、阿拉伯等外域。

陕西历史博物馆中还收藏着唐朝的镂空飞鸟葡萄纹香囊,球状的银罩子中有纯金的香盂,巧妙的设计能够使燃烧的香料保持平衡注1。

这样的香囊既可以悬挂在马车上、床幔间,也可以藏在唐人宽大的袖子里。

“习习香薰薄薄烟”注2,这种染香的方式是多么诗意而浪漫,冰肌玉骨的美人,香入肌骨,冷艳的感觉实在妙极。

当全世界的人都在向往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迷恋香奈儿经典的香水时,清璇觉得能够自己调配的中国香薰更符合自己的胃口。

这样的时候,僻静的小书房就派上用场了,雍郡王里当差的人都知道不能随便进宋侧福晋的小书房,那可是要写话本的地方,万一打断了灵感,可担不起这个责任。没瞧见四爷都会在外面等一等,不会随意进去吗?

于是从四爷的大书房搜罗了几本唐宋人编写的调香书籍,装模作样地像初学者一样买了不少金贵的香料。

明朝、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科举制度的弊端越发凸显,文人都忙着看四书五经,写八股文,已经没有唐人、宋人的小资情调了。

明达小老师鼓着腮帮子,坐在高高的儿童椅子上,肥嘟嘟的小手一点一点地做着小指挥。

母女两个都带着蝉纱做的口罩,麝香、沉香、檀香等原料的味道是相当浓郁的,闻多了对孩子不好。

当然了,大人也不能长期嗅闻,有的香料是会刺激中枢神经,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的。

有了明达,就像开了个大外挂,她小人家可掌握着很多唐朝皇室的香谱呢!古代贵族对于这些香谱、琴谱、菜谱都是十分宝贝的,留着传给儿孙,不会泄露出去。

皇室的秘方更是如此,随着唐王朝的覆灭,这些珍贵的香方早已佚亡。

要送给太后娘娘的是适合老年人的安神香,根据太后娘娘的喜好,适量在配方中加入八宝旃檀香和晒干的金莲花磨成的粉末。

幸好上次从蒙古大草原回来的时候带了不少金莲花,这种在当地极为寻常的花朵,是不会作为贡品,送往京城的。

可是这样的香味才是能勾起人心神的家乡的味道,就像清璇念念不忘水乡云梦里的茉莉花。

初学调香,本来就不容易,何况还是清璇这样的“手残党”,四爷已经对她的刺绣绝望了。

可悲的是,在兆佳嬷嬷的指导下,连胤禛都说:“槿儿的女红比你额娘要好!”

更加悲催的是,大丫头都不认为比额娘的刺绣好是多么荣耀的事情,显然是没把她娘的手残刺绣放在眼里。

平时从来不和清璇讨论针线活儿,偶尔会和过来坐坐的陈氏聊聊针法。

清璇暗自决定自己要一雪前耻,于是本应该是“红袖添香”、优雅从容的调香场景,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满头大汗,不断用小银秤测量香料重量。

当然如果不是有明达提供的现成的香方和现场指导,再试一个月,土锅里也练不出金丹。

调香的最后一个步骤永远都是“炼蜜成丸”,在锅里加入适量的蜂蜜,然后将研磨成细粉的香末适量加入,不断搅动,利用蜂蜜良好的粘合作用,将二者融为一体,随后搓成龙眼大小的香丸。注3

需要掌握火候和时机的一项技术活儿,又比较辛苦,热气腾腾的,清璇试了几次,不是调得太稀,就是烫到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