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05.道一声谢(1 / 2)娘娘,快更新啊(清穿)首页

沁玉院

槿儿是康熙三十三年夏天出生的,如今已经八岁虚岁了。

太后早早点明了槿儿要嫁去蒙古是为了让她早作准备。

一般来说对于抚蒙的宗室和皇室格格,康熙会在十四岁左右指婚十七岁之后再令其完婚。

因为年龄大一些,身体也会健壮些,从京城一路吹吹打打嫁到蒙古本身就是一件极耗体力的事情。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抚慰后妃与公主的感情,也许以后一辈子都见不着了多留几年也是好的。

“小月,你说我该怎么办才好呢?万一那额驸是个粗莽汉子怎么办?”清璇简直一个头两个大,不由对着闺蜜倾诉起来。

茹月甜甜地笑了:“姐姐怕什么?茉雅琪可是皇上的亲孙女,蒙古人也不敢欺负她的。

何况,如果大格格不喜欢,大可以不传召额驸,就算去了蒙古也是住在她自己的公主府里。”

比如她自己虽然不喜欢四爷那种冷冰冰的男人,不过无所谓反正要嫁人大不了不理他、相敬如宾。

怎么着自己也是皇帝御赐的侧福晋也不会有人敢怠慢自己每天和宋姐姐一起玩最帮了!

清璇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恐怕能够让槿儿在蒙古好好生活下去的,是她自己的信念。

那些嫁去蒙古的公主,有的还是康熙的亲生女儿呢,自己把架子端起来,那些个额驸哪敢把颜色给她们看。

你说政治考量,拜托,现在不是满族求着蒙古的时候了,就算额驸占了客场优势,只要公主自己立得住,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就说不准了。

可惜清朝的格格被三从四德的那套封建思想禁锢住了,平时额娘、教养嬷嬷都是这么教导的。

一嫁过去就先被老奸巨猾的嬷嬷拿捏住了,如何能与夫君和和美美,更不要谈瓜分大权了,守着活寡,郁郁不乐,自然活不久。注1

清璇豁然开朗,垂首轻笑,“还是小月聪明,今天还留在我这儿,一起吃酸菜鱼吧!”

两个吃货凑在一起,自然是要一起品鉴美食了,茹月圆圆的脸上,浮现出欢愉的笑容,“好呀,要把酸菜放得多多的,才对味儿呢!”

这小妮子可以说一年中有大半年在沁玉院混饭吃了,“姐姐,你忍心见我回去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用膳吗?”有时候茹月也会说两句这样的逗趣的话。

内务府送来的贡品,比如什么“荔枝”、“樱桃”、“蜂蜜”、“松子”等,茹月会直接令人直接送到沁玉院的小厨房,一同享用。

相比之下,陈氏就不像茹月那样放得开了,两个人位分相差甚大,在沁玉院吃饭,总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她身为嘎珞的养母,从不会把二格格的份例挪为己用,长辈赏赐的东西更是造册登记,留作女儿的嫁妆。

清璇曾经劝过她,不必对自己如此苛刻,但陈氏却说:“侧福晋,这孩子是妾身自己求来的,能抚养她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又怎么敢逾越呢?”

这种心态,清璇也无能为力了,她本就生得寡淡,一心放在嘎珞身上,不去妆点自己,二十多岁的人活出了三十多岁的“人淡如菊”。

后院里又添了新人,除了去看女儿,胤禛甚少留宿于拢纱阁了,陈氏也不想争。

苏州府

阳泰县的灾情得到控制之后,康熙没有在扬州府多做停留,私下里派了不少暗卫和侍卫去寻找老四。

继续向南出发,就来到了苏州府,此处园林景色极妙,心中装着事情,但是面上还是对此大加赞赏。

苏州拙政园为明朝御史王献臣所建,王大人官场失意,回乡隐居,“拙政”二字寄寓了其对恬淡生活的向往。注2

从明朝到清朝,拙政园几经易手,如今已不复当初的清丽俊雅,隐隐带着破败之意。

康熙同众皇子及当地官员,漫步其中,流水淙淙、卵石小径,古意盎然,皇帝道:“此处风景虽好,为人臣子却不应仿效。拙政二字,朕实为不喜,诸君为国家栋梁,平日应多思朝廷、百姓。”

此时的康熙帝正值壮年,心中勾勒一幅大清帝国欣欣向荣的图卷,希望臣子能为之助力,共创辉煌,自然对拙政园主人退隐、失望的心态颇为不喜。

苏州府的地方官员自是大声应诺,苏州知府李文烨回道:“明朝东厂肆虐,才让士人离心。今上圣明,海晏河清,我等自是愿意为国效力、为皇上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