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的这些特点主要是因为其原料的特殊,也就是宣城出产的一种青檀树的树皮加上优质的沙田长秆籼稻草,才能得到宣纸洁白如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诸多优点。后世的安徽宣城,也就是汉代扬州的某郡,具体是哪里,何咸现在还没有查清楚,现在的工艺想要制作出宣纸肯定是痴人说梦。但这并不妨碍何咸按照宣纸的制作工艺和选材特点去制造属于宛城的纸张。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桑皮、藤皮、檀皮、麦杆、稻杆、竹等各种原料进行试验,这本书是用桑皮和稻杆按照一定比例制作而成的,在何咸看来也就是能够勉强用来书写。纤维还是比较粗,纸张表面经常会出现凹凸状,但好处是韧性不错,不会轻易被撕烂,且入墨不晕,勉强能够达到用来写书的要求。
继何氏紫砂居、商队之后,何氏造纸坊也开始运营。当然现在纸的产量还远远不足以投放市场,但胜在何家庄劳动力充沛,何咸现在将纸张作为物资进行囤积。
有了纸张,印刷术自然被提上了日程。按照印刷术的发展进程,雕版印刷应该是印刷术的老大。但有了2000多年知识积累的何咸,显然直接把这位印刷界的老大抛弃了。在何咸看来,活字印刷才是省时省力,经济高效且技术难度也不是很大的第一选择!有了更好的选择之后,谁还会抱着陈旧的技术不放呢?
何咸在考虑良久之后,还是决定将印刷术毫无保留地说给了司马徽听。
一方面自然是出于师徒关系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司马徽是金石方面的高手。
为了这项事业的发展,活字印刷交给司马徽来负责钻研和摸索最是恰当不过!因为,何咸打从心底就没有借此牟利的打算。
听完何咸关于印刷术的描述,结果手中的白纸,司马徽立刻就意识到这两项技术对于读书人的重要性。一旦如何咸说描述的那样,将来书籍可以一页一页进行印刷的话,书籍再也不将世家大族垄断的资源,读书人将越来越多,华夏文明自然将更上层楼。对于秉持发扬民族文化,不注重狭义学派之争的司马徽来说,何咸但是印刷术一举就将名扬千古。
就在司马徽沉浸在重现华夏文明辉煌的情绪中时,何咸已经悄悄退了出去。造纸术和印刷术只是何咸将来想要普及教育,开启民智的第一步而已。这中间有多少的利润可图,何咸不是不知道,但他并不打算以此牟利,将来成册书籍印刷出来之后,他也不会高价卖。
现在的他想要获取钱财已经易如反掌,相比于这些,打造一个自己理想中的大汉才是更有趣的事情。何咸现在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