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4章 制定者(求月票!)(1 / 2)新纪元1912首页

“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猛的,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再一看时间,不过凌晨六点,自己才睡了半个钟头。

“嗯”

一夜未睡。

头痛、发蒙,没有精神!

“组党!”

整整一夜,李子诚整整一夜几乎未曾合过眼,章太炎的那个建议,像是鬼魂一般,不断的在他的眼前浮现,不断的诱惑着他的心神。

“你倒底想做?”

抬起铜制的水龙头,接了把冰凉的自来水泼在脸上,在冰凉刺骨的冷水的刺激下,才感觉舒服些,抬头看头镜子中两眼布满了红血丝的自己,李子诚不由的问道。

或许正是昨天一夜的思考,才让李子诚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发现自己现在越来越背离自己当初的想法,一开始,自己不过只是想在这个时代留下一点印迹,甚至想象着为这个国家作出那么一丁点贡

所以才会去修铁路,才会去办工厂,其它的并没有想过太多,更没想过像嘬近几个月那样,脑海中所想象的竟然只是权力。

甚至于,内心除去对权力的渴望之外,还是对权力的渴望,为了能够拥有权力,自己选择了放弃很多事情,就像在赵琪和自己的那么一点暧昧之间,自己选择了权力,而不是感情。

自己正在一步步的锐变成一个真正的政客!

为莩权力,自己可以不惜一切,为了权力自己可以放弃一切!

这也许就是男人的事业心作祟。

但更多的呢?却是男人对权力的渴望。渴望权力没有错,可

沉默着,李子诚甚至有些恐惧自己的变化,自己的这种变化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在思索着这个问题的同时。

李子诚却恐惧的发现自己并不反感这种变化,甚至为自己的变化感觉到心喜,但为会生出恐惧之意呢?

站在自己的别墅三楼的窗户后面看着窗外的街道,街道上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干静,露出柏油路面的本色,这是李子诚第一次在清晨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城市。

没错这座城市是自己一手缔造的城市,自己在这里缔造了一个奇迹,一个工业上的、制度上的奇迹,甚至于自己从一开始,就渴望着用这座城市,这条铁路去改变这个国家,隐隐的内心里更希望的却是去改变这个国家近代那悲惨的历史。

责任!

或许这是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吧!也许是一个男人的事业心。

可是在面对即将迎来的成功的时候,自己却恐惧了!这种恐惧或许就像别人说的那样,是黎明前的恐惧。

“是应该放弃?还是应该”

沉默着,李子诚清楚的知道自己恐惧的是,恐惧的是未来,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对掌握权力之后,不能如自己所愿而成为民族罪人的恐惧,害怕,害怕的是自己不能承担起那副重担。

所以在章太淡提出组党的建议时,自己沉默了,接着整整一夜自己都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中挣扎着。

在此之前,在自己一手缔造的这座城市的试验之中,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即便是失败了,自己损失的不过只是金钱,仅此而已,所以自己可以放开手的去从事着一场试验。

可是真的要将这场试验推之全国呢?

或许正因如此,自己才会产生恐惧之心,因为自己不敢想象,这场“试验”在全国范围内失败之后,会给这个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在史书上会如何形容自己。

这才是自己恐惧的根源!

“你会失败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看着镜中的自己,李子诚认真的问道自己。

沉默!

可在长时的沉默之中,李子诚却注意到自己的神情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迷茫慢慢的变得坚毅起来,在神情越发坚毅的时候,在他的心中,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你不会失败,你也不能失败!”

对!

我不会失败,我也不能失败!

如果我失败了

用毛巾擦去脸上的凉水,李子诚再一次冲着镜中的自己点了点头,从今天起,自己必须要迎接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义务。

绝不能失败!

“民意是可以利用的,政党,也是可以利用的!”

在心下做出这个定策之后,已经完全冷静下的李子诚便坐在自己的书房之中,开始着对未来的勾画,甚至还让保安部把政党资料送了过来。

北京民国政府建立时,开放党禁说明中国的政治开始走向民主。民国初建,满清既倒,党禁开放,民众思想中出现了少有的“解放感”,人们政治思想活跃,关心政治,他们开始组织各种政党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一时间国内各种党派风云而起,此间仅有影响的政党和团体就有二十多个,其它小党就有上百个。从民国元年2月至0月仅在民政部立案的政党就达84个,未立案的更量至民国二年年底光政治类的党团达312个,中国二千年有历史第一次出现少有的民主时期。

静静翻看着包括进步党、被遣散的国民党以及流亡的中华革命党,甚至还有其它林林总总多达十余个政党的资料,李子诚脸上的笑容却是越发的明显起业,这些政党全不见党纲、更不见章程,尽管有宗旨,却不见宗旨的实物,只是“欲将全国政治导入轨道”、“欲造成一种可模范之政党”还有就是“尊重人民公意,拥护法赋自由”之类空洞的论调。

对于李子诚这个大学时“积极入党”、工作后曾在幕后为领导办理过多次党建学习活动,拥有五年的党龄的“老党员”而言,不知道被组织学习或是被迫学习过多少次党章,规划过多少次党建学习中“久经沙场”的老党员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