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玉鼎(1 / 2)我的农场在沙漠首页

祁连村后山上有一处早已荒废的道观。

据村里老人讲,以前这边还是草木旺盛的时候,道观香火鼎盛,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跑到这边来上香。后来随着土地沙漠化,周围村子的人不断搬走,道观也走向衰落,最后连里面的道士也走了,道观随即荒废。再后来村里有人盖房子看道观的梁木砖石不错就搬去用了,渐渐的,道观就只剩下一个长满杂草的地基和一堆残砖烂瓦。

站在道观所在的山上,可以眺望远处风景,可以欣赏沙漠落日黄的壮观景象,所以以前蔡鸿鸣经常跑到这边来玩。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发现道观长满杂草的地基前竟然埋着一口水井。水井盖着石板,上面覆满泥土,若不是他吃饱了撑着挖土玩也不会发现。

水井里面有水,水质甘甜,终年不息。后来村里缺水,他就用水管将水接到村里,要用的时候就用抽水机抽,省去了每到枯水时节他就要从镇上向村里运水的来回奔波之苦。

发现水井后,他就在道观前面开了一块地种东西,主要是种番薯。

刚来祁连村的时候他发现这地方竟然没有番薯,只有土豆。

以前外地人常常调侃本地人一句话“农家待客有三宝,土豆烤、土豆炒、土豆汤喝得饱。”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当地人对土豆的喜爱,可惜他不喜欢,就特地让人从闽南那边邮来最喜欢的番薯种在这,经过几年时间辛苦耕作,种出来的番薯让他吃一年都有剩。

来到番薯地,看着一畦畦整齐的番薯,蔡鸿鸣心中满满的都是自豪感。

如今已然入秋,天气转冷,番薯叶逐渐枯黄,可以看见枯黄的叶子下面一个个肥大的番薯撑破泥土,挺出地面。

蔡鸿鸣走到一块露出地面的番薯前,蹲下身挖了起来。不一会儿,一块巴掌大的番薯就露出土面。挖出来一看,有两斤左右。为了这些番薯,从开春他就开始浇水施肥,到如今总算有所收获。

看一下,他就放下番薯,跑去搭在番薯地边上的一间小木屋里找来锄头挖番薯来,没挖几下,就已经收获了一大堆。

前年为了方便,他在道观原有的地基上盖了一间木屋放工具,偶尔会在这边睡。在这里,晚上看着漫天星辰,吹着习习清风,让人有一种说不清的快意。

挖了差不多一袋番薯,蔡鸿鸣就去屋里找来袋子把大番薯装起来,留下一些小的准备贡番薯。

贡番薯首先要搭一个小土窑,接着用柴火将土窑烧得通红,然后把上面的土块取下来把番薯扔进去,再把烧红的土窑推倒盖在番薯上面敲碎,最后再在外面盖上一层土让热气不散出来就行了。贡番薯主要是用烧红的土和里面的柴火灰烬将里面的番薯焖熟,这样贡出来的番薯特别甜特别好吃,充满童真童趣,是带小伙伴一起玩最好的游戏,蔡鸿鸣在闽南老家没少干过这事。

要搭土窑,首先要在下面挖一个烧柴的坑,然后再在坑上用土块垒土窑。

所以,蔡鸿鸣就拿起锄头往地下挖去,挖没两下,忽然听到一声暗沉声响。

唔!好像有东西。

心中好奇,他就拿起锄头往下挖去,不一会儿,就从下面挖起一个四方形的木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