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诗坛风波(1 / 2)民国大文豪首页

1921年8月28日,郭沫偌的诗集女神横空出世,共收录56首新诗。

这是创造社的第一次亮相,这套创造社丛书还包括后来出版的郁达浮的小说集沉沦和郭沫偌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

女神以自由奔放的浪漫主义情怀迅速获得进步青年的喜爱,在新诗诗坛引起震动。

它创造了一种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

女神的时代精神,首先表现为强烈地要求冲破封建藩篱,彻底地破坏和扫荡旧世界的反抗精神。

这种情绪与“五四”思想解放的大潮流相一致,获得很多新文学支持者的赞誉和推崇。

女神的大获成功,不可避免的和林子轩的诗作相比较。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无论在北平还是上海,只要是讨论新诗,讨论女神的,都会对郭沫偌和林子轩的诗作进行分析和比较。

有支持林子轩的,认为林子轩的诗作风格多样,文艺性更强。

也有支持郭沫偌的,觉得这才是新时代需要的声音,我们不需要什么爱情,我们需要战斗的号角。

较为中立的则认为两人都是新诗的开创者,各具特色。

还有人从两人受到的教育背景来分析,林子轩留学美国,郭沫偌留学日本,从而得出两人诗作风格迥异的原因。

林子轩自然也看到了评论文章,他心态平和,没什么反应。

然而树欲静而风止,其他人则不会这么想了。

正当林子轩忙于创建电影公司的时候,他的妹妹林晓玲气呼呼找他,还带来了一份报纸。

这是一份时事新报的副刊。

时事新报是1911年5月18日由著名出版家张远济、高梦单等筹组创办,由时事报和舆论日报两个小报合并而成。

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报纸,宣传立宪政治,辛亥革命后,成为进步党的报纸。

1918年3月4日,上海时事新报增辟学灯副刊。

学灯初期主要内容为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主旨是促进教育,灌输文化。

和北平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北平京报的京报副刊一起被称为新文化中著名的“四大副刊”。

是“五四”时期新文艺创作的重要阵地之一。

林晓玲如此气愤,是因为学灯上刊载了郭沫偌的文章,针对了她哥哥的诗作。

自从知道哥哥写了新诗之后,林晓玲就成了哥哥的崇拜者,维护哥哥的尊严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她特别关注这次新诗的争论。

看到赞扬哥哥的就高兴,看到贬低哥哥的就痛骂,还把那些贬低林子轩的人找个小本子记下来,到林子轩面前打小报告。

林子轩对此很是无语,又不好打击妹妹的一腔热情,只好听之任之。

他拿起学灯,看到了郭沫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