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前,陈龄芝还踌躇如何开口让九夏到郑府念学,现在郑主母问出这话,不管出于何意,正是争取念学的好时机。一番转思,很快有了说词,道:“从前我们做买卖,带着她东奔西走,哪里有时间上学,不过是跟着我识了几个字。如今托姑母的福得以安居此地,正想着也要让她学点礼制教化。只是我们初来长安,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教书先生。”
“哦”郑主母又细细瞧量了九夏,问向薛夫人:“现在府里念书的有几个小娘子?”
薛夫人答:“差不多有10来个吧,府里的景沅,景洛,菱溪,二老爷那边的云小娘子和明丫头,甄夫人的外侄女姚瑟,另外还有几个府里执事的外眷。”
“这么多了。”郑主母道。
“早前还多呢,上年连着三位娘子出嫁。这不云小娘子也定了亲,听说明年就会成礼。”
“小娘子们长大了,园子人就少了。”郑主母略有感慨,她对陈龄芝说:“府里正好开了个学堂,念书的也都是宗族的姑娘。这位教习先生曾是武太后身边的女官,一应的读书认字,女工女红都是按宫里的规矩教。你要是愿意,就让九夏来府里跟着姑娘们一起学习。”
陈龄芝应道:“能托姑妈的福到贵府学习,是九夏的福气。只是九夏学得规矩少,怕是要让府里的娘子们见笑。”
“也不过是学点品德,哪就能个个写诗赋文。”郑主母道。
薛夫人瞧出陈家母女很得太夫人的见顾,也在旁附道:“陈家主母的宅第在永安坊,距离我们永宁坊的府邸不算远。若是乘车,倒也方便。”
“九夏,还不快谢谢太夫人和各位夫人。”陈龄芝觉得时机刚刚好,再迟疑,就不妥了。
九夏一直规规矩矩地旁听着,来之前陈龄芝怕她年少说错话,特意嘱咐长辈谈话不要插嘴。现下她母亲替自己应允到学堂念书,纵然心里有不愿,却也很有礼节的起身答谢。
此时,有妇人上来问午饭摆在哪里。薛夫人说摆在旁边的西厅,刚好小娘子们都要来,就一起吃了。
不多会儿,屋里来了四、五个红粉青蛾的年轻女子。薛夫人拉着九夏手,给她们介绍道:“这位是太夫人的侄孙女徐九夏,也要来学堂上课了,你们都过来结识结识,以后该要像一家人样才好。”
年轻女子都应声说“是”。纷纷来到九夏面前,大家一一行礼,比着年岁大小,这个喊九夏姐姐,那个称九夏妹妹,好不热闹。又听说九夏去过不少地方,都嚷着要她讲游历的见闻趣事。九夏本就能说会道,又加之一群年龄相仿的姑娘聚着,便兴致勃勃地把所到之处、所见之闻,描述得绘声绘色,精彩有趣。其中有一个叫景洛的小娘子听得特别认真,她觉得九夏能去那么多地方,见识那么多趣事,很了不起。
吃过午饭,景洛还想拉着九夏听故事,陈龄芝说叨扰了半日,也该回去了。郑主母和崔夫人留了一番,见她执意回去,便说常来府里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