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张峰施计(1 / 2)沧桑无悔首页

一顿抢白,让张峰觉得颇为尴尬,不由地用手指着姚珍珍,“你……你这丫头,怎么……怎么说话的呢?”

姚珍珍顺手从桌子上拿过一只苹果,往他的手里塞:“谢谢你,老张,我替秀林谢谢你,吃个苹果吧!”

这不是捉弄人吗?张峰又气又急,但又碍于她是姚书记的女儿,没法对她发作,情急之下只是边摇头,边“你你你”的,转身就往门口走。

刚才的一番情景,让郭秀华似乎明白了这班人之间的关系,她见张峰欲走,忙着站起身,抢到前面,为他打开门,“伯伯,谢谢你来看我姐,谢谢了!你慢走啊!”

待郭秀华从走廊回到病房的时候,陈雨航对她及其母亲说:“伯母,秀华,你们也累了一整天了,先回去休息吧,秀林这里我来照看,你们尽管放心就是了。”

看到她们犹豫的样子,姚珍珍马上说:“你们回去吧,没事的,这里我们俩照看,一定不会有啥事的。”

秀林妈妈还是觉得不放心,对她们说:“还是你们回去休息吧,我和秀华在这里看着。”

姚珍珍说:“伯母,秀林刚做完手术,病情还没完全稳定,还是我们在这里,有什么情况可以叫医生及时处理。”

“还是你们回去吧!”秀林妈妈还在坚持。

陈雨航说:“秀林还需一段时间住院呢,我们都忙,也不可能全在这里看着,所以,陪护的事少不了你们帮忙呢,今夜比较重要,我们先在这里,你们回去休息一晚上,明天来接替我们,好吗?”

听他这么说,秀林妈妈觉得有道理,于是便叫上秀华先走了。

却说张峰,从医院出来后越想越气,那心里,就甭提有多难受了。他本想,当陈雨航的面提责任的事,一方面可以挑起郭家与陈雨航之间的矛盾,或许还可以让他们之间因为利益对簿公堂。另一方面,他是想给陈雨航一点难堪,让这位外地人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以后少在自己面前老三老四。让他知道,只有我张峰才是西城的主人,才是果品厂真正的当家者。没想到这郭家的人对他的话还没半点反应,却突然杀出个姚珍珍,不但完全站在陈雨航的立场上为他打掩护,还毫不留情地戏弄自己,让事情来了个根本性的逆转。

现在该怎么办?张峰的头脑如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在一个劲地旋转着。如果仅一个陈雨航,他自想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下他,可来了个姚珍珍,他怎么想都不得劲,毕竟是姚书记的女儿,工商银行分理处主任啊!你张峰几斤几两啊?敢与她叫板?

其实,给陈雨航一点阻力,不要让他太得意,这是赵明山的授意,说白了,也就是让他好好地控制住陈雨航,虽然我们无力把果品厂办好,我们得依靠陈雨航,但果品厂始终是我们的,我们只是一时间利用你而已。

他想去找赵明山聊聊,把今天的事情跟他说,让他给出个主意。可刚走到赵明山的楼下,他的脚又迈不动了。因为上次的电话事件,赵明山不是一再警告自己,要动陈雨航,却要避开姚珍珍吗?像今天这样的事情,会不会让他觉得自己是猪脑子呢?

唉!还是不去……不去了!

张峰转身朝自己家走去。

回到家中,见老婆女儿都已睡觉,就轻手轻脚地不去惊动她们。可此时让他也睡,却实在没有睡意,于是便来到客厅,拿起一本书,随意一翻,心里一下就烦了起来。也难怪,这样的时候,哪有心情看书?

他来到了窗前,将钢窗玻璃门往外一推,一股冷气顿时扑向了他的脸。

已是初冬的季节。想来陈雨航来西城也快一年了。这小子,这一年没有白费啊!

远处,果品厂的位置灯光清晰可见,此时,厂里的工人正在上晚班呢!

他的头脑里又浮现出工人们上班的情景。

陈雨航,这小子也够能的。眼看着猕猴桃的原材料即将用尽,他早已开发成功了苹果系列产品,以前储存猕猴桃的冷库,现在早已满满地储存上了苹果。照他这样不断生产,不断销售,不断开发新产品,果品厂还不要一年无淡季,企业还不兴旺发达?

杂乱的思绪里突然蹦出了一个人。

谁?——周萍!

周萍不仅仅是果品厂的厂花,而且她的漂亮是让谁看了都会为之心跳的。

她是果品厂唯一一位没经过考试筛选,陈雨航一人作主特招的员工。刚进来时,张峰还为此感到不服,在陈雨航的面前嘟囔过,“难道我招一个人还要你会计批准?”陈雨航就用这句话回应了他。那时候,果品厂刚刚起步,面对少年气盛的厂长,他是不能和他争吵的。但面对周萍那如花似玉的容貌,对于陈雨航,张峰的心里总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这家伙也许就是个色狼。

为了探个究竟,在与周萍熟悉之后,他就处心积虑地走近她,终于在闲聊时得知,陈雨航曾经救过她,她是陈雨航来西城后认识的第一位女孩子。

一位是少年才子,一个是青春佳人,而偏偏,他们却在第一时间里认识。

从陈雨航的漫步山坡,到周萍的受伤,再到将她特招进厂,这是不是上天安排的缘分?

如果是,那这个女人就是摆定陈雨航的一颗棋子。

张峰的心里忽来一阵激动,匆匆下楼,快步朝果品厂走去。

由于郭秀林的受伤,周萍自然而然地扛起了两班的工作任务。她与郭秀林的化验室这时候也已经改名为质检室,工作任务也由原来的产品抽检增加到车间生产的卫生与质量监督。因为工作量的增加,陈雨航不仅给她们加了工资,而且还准备再招一个人,以适应于即将开始的三班制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