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五章 儒道契机,诗文的选择(1 / 2)开局被判流放,我能看见隐秘首页

魏谨的想法是。

只要季成在庆安帝的寿宴之上,当众念出了他写的诗文,那么便不怕那些朝堂里面的儒道大家,不注意到自己。

寿宴结束之后,那些钻研儒学的亲贵大臣,必然会来询问季成诗文的详情。

而为了不得罪,乃至拉拢他们。

只要对方不是其他皇子的党羽,季成肯定会说出真相。

到时候,魏谨自然而然,就有了与儒道大家结识的机会。

这便是儒道的契机,魏谨的计划。

魏谨更喜欢的,是创造机会,而非等待机会。

因为前者与后者最大的不同,乃是主动权的归属。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魏谨交给季成的诗文,足够惊艳。

另外,魏谨也不能光顾自己的目的,而疏忽季成的处境。

此次的寿礼,关乎庆安帝将来的圣心所向,马虎不得。

并且,正如他之前自己告诉季成的那般。

由于二皇子送的寿礼当中也有诗文。

所以这回,他们两人的诗文,谁能更胜一筹,谁就可以在庆安帝与百官面前证明,自己更加优秀。

因此,于公于私,魏谨都必须写出一首好诗。

虽然魏谨不会作诗,但他认识的人,全部都会作诗,而且非常擅长。

唯一可惜的,就是他们不认识自己。

那么现在需要魏谨思考的,便是应该选择怎样一首诗文了。

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莫过于祝寿诗了。

寿诞配祝寿,怎么都不会错的。

只是庆安帝岁至晚年,已经办过很多次寿宴,收到的祝寿诗肯定不少,不会缺季成这一首。

到时候,就算季成写得再好,也很难一鸣惊人,得到庆安帝与朝臣的认可。

排除掉祝寿诗,魏谨又是徘徊在房间里,冥思苦想起来。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任何时候都得小心翼翼,揣测上意。

即便只是送个寿礼,那也得转十八道弯才行。

否则的话,惹恼了皇帝,就不是不缺一首诗文的问题了。

他甚至可以不缺一个皇子。

考虑了近半个时辰,魏谨终于,又排除了一个想法。

这个想法,是歌颂类型的诗文。

他一开始想到的,是歌颂皇帝的诗文。

但权衡一番过后,魏谨放弃了。

因为这次诗文的作用,除了祝寿以外,更重要的是得到亲贵大臣,得到儒道大家的认可。

如果只是单纯地拍庆安帝的马屁,那就显得太过谄媚庸俗了。

其次,魏谨想到的是歌颂江山的诗文。

不过,在仔细思量之后,他也放弃了。

理由很简单。

这还没有当上太子,就开始惦记江山了,难免会给人狂妄自大的印象。

到时候,要是其他皇子再当众讥讽两句,季成很有可能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至此,歌颂类型的诗文,也被魏谨排除掉了。

很快,又一个时辰之后。

魏谨想通了。

既然针对庆安帝的诗文不行,针对江山社稷的也不行,那么就只有针对季成自己了。

毕竟是庆安帝的寿辰,不可能去写与之无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