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辽东战略(2 / 2)大明最后一个大帝首页

“好,好,好。”

“爱卿以死报国,朕必不亏待,异日封候拜相,流芳百世。”

崇祯脸色动容,亲自扶起李邦华和卢象升,有此良臣何愁贼寇不灭。

“爱卿,朕感于忠臣良将缺乏,你们可有能人举荐。”

崇祯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只知道一个道理,专业的事叫专业的人去干。

朝廷内忠臣越多,大明就越强大,他对于忠臣可以大胆放权,充分信任。

“老臣举荐一人,原登莱巡抚袁可立,现在的登莱巡抚孙元化精通火炮,还带有一支二十七人的西洋人炮队,”孙承忠正色道。

精通火炮?崇祯眼睛一亮,他知道未来战争是热兵器时代,火炮被喻为战争之神,有一句名言夸赞火炮,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意思就是说,敌人不服,就用大炮打服对方。

“孙爱卿举荐的人朕肯定要重用,”崇祯笑道:“袁可立任登莱巡抚,孙元化调回京城,朕有大用。”

这个时候能找到一个火炮专家太不容易了。

当什么巡抚,回来好好当个科学家才是正途。

点亮大明的科技树。

原来大明历史上科技树就点歪了,具体怎么做自己不懂,可是大概方向自己还是知道的。

明朝出现很多文官搞科研发明,只不过没有国家支持,始终得不到重大进步。

二战末期,据说德国就在研究导弹和原子弹。

如果德国比美国先研究出原子弹,那二战结果就可能出现变化。

言归正传,孙元化可是明末难得的火炮专家,得到这么一个人才,比得到一名武将都更高兴。

崇祯高兴坏了,吩咐道:“王大伴,立即拟旨,叫孙元化把他那些火炮全部拉到京城,再派一队士兵保护,立即,马上进京。”

“还有孙爱卿几人的任命,现在就去用印。”

“遵旨,”身后的王承恩恭敬回道,转身离去。

接下来崇祯和孙承宗,李邦华,卢象升再商议了一下具体细节。

“皇上,事情已经商议完毕,事不宜迟,老臣立即赶赴山海关。”

孙承宗站了起来,“老臣一定把辽东守的固若金汤,一个建奴都别想进来。”

卢象升,李邦华都站了起来,表示要立即去办事。

远处王承恩和一名锦衣卫走了过来。

“臣,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拜见皇上。”

崇祯看着身前这位自己任命的锦衣卫指挥使,他拥有高大的身躯,方形大脸,粗壮的四肢,一看就给人一种莫名的压力。

“起来吧,”崇祯淡淡的说道,看向王承恩,“出什么事了?”

刚才王承恩阴沉着脸走过来,不知道什么事能把这位大内总管气成这样。

“皇爷,圣旨被兵科给事中崔铭给驳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