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愿替皇上领军平叛,请皇上坐镇京城指挥,”英国公张之极也正色道。
“你们不用再劝,朕心意已决,朝廷给了那么多钱粮,又免了两省赋税,叛乱怎么还没有平定,朕要亲自去看看。”
“山西离京师很近,粮饷充足,不会有缺粮危机,京营士卒也配备了精良的燧发枪,胜利是很容易的,就算有个万一,朕也能快速撤回京城。”
崇祯这次之所以坚持带兵亲征,绝不是单纯的耍帅,而是有九成半的把握,还有半成是看天意。
顿了顿,崇祯继续说道,“现在的叛军实力还比较弱,如果不趁他们壮大之前灭了,以后就更不好办了,京营的兵也训练了那么久,也该拉出来真刀真枪的干一仗了。”
“只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新兵才能快速的成为老兵,成为精锐之师,战场是最好的训练之地。”
李邦华站了出来,“既然皇上执意带兵平叛,微臣认为应该多带兵马以策万全,至少要带六万大军。”
“李大人,你怎么不劝谏,反而怂恿皇上去危险之地,”钱谦益指着李邦华,“你是何居心?”
“皇上英明神武,再加上京营精锐,剿灭叛乱易如反掌,”李邦华严肃道,“如果那些拿着锄头,带着全家老少的叛军京营都打不过,谈何收复辽东。”
“皇上说的对,趁此良机正好可以给京营练兵,我相信曹将军定能护卫皇上周全。”
“不行,微臣坚决反对,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皇上万金之躯决不能犯险,”徐光启大声阻拦,其他人也跟着阻拦。
“你们起来,这件事朕已经决定了,朕是通知你们,不是和你们商量,”崇祯严肃道,“毕爱卿,事不宜迟,你现在就去准备粮饷。”
“遵命,”毕自严恭敬行礼,然后转身离开。
“范爱卿,京营士卒的过冬棉衣发了吧?”
“棉衣和军饷,臣已经全部发下去了,京营士卒和勇卫营的三天前也发下去了,”范景文回道。
“很好,”崇祯点点头,“六万兵马太多了,现在是冬季,对后勤压力太大,朕就带五万兵马。”
“李爱卿,京营的燧发枪,虎蹲炮,佛郎机炮有多少?”
“燧发枪现在已经有九千多把,军器局最近燧发枪的产量有很大的提升,但是火炮的产量还是没有变化。”
崇祯点点头,毕懋康已经在城外建立了十个水碓,专门用来捶打枪管,当然这只是初步锻打,还要经过工匠的仔细锻打,但也节约了大把的时间。
“虎蹲炮加上京营原有的一共有五百多门,佛郎机炮有三百多门。”
明朝可以说是最重视火器了,在朱元璋时期,军中就出现大量的火器,嘉靖时军中的火器甚至占到了一半,五花八门的火器非常多。
虽然清朝是明朝的后来者王朝,但是两者之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后来者先进,其中明朝的火器就比清朝优秀的多。
这不是说后来的技术不行,而是明朝更重视火器的研发,还会购进西洋人的火器加以改进。
“把这些虎蹲炮和佛郎机炮全部带上,虽然是少了点,但用在叛军身上还是足够了,红夷大炮太重,只能放在城头使用,野战还是不行。”
李邦华暗暗为那些叛军擦了把汗,这么多火炮皇上竟然还嫌少。
“京营出二万骑兵,二万步兵,勇卫营出一万兵,你们回去立即安排。”
“争取最短时间赶到山西,朕担心贼寇跑到河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