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广陵散对阵梁祝(1 / 2)晚唐:从失意亲王到欧亚霸主首页

没过多久,侍女手捧一张七弦古琴走过来。

另有仆从搬来琴桌。

崔曜坐下,口中自语:“在下五岁学琴,至今已过十一载岁月,不说有子期嵇康之才,但也颇晓音律。”

“而我最得意的曲子,便是《聂政刺韩王》!”

宾客们闻言炸开了锅,议论纷纷:

“《广陵散》?真的假的?”

“不是说自魏晋后,此曲的指法失传了吗?”

……

场面一度喧哗,没有丝毫平息下来的迹象,李衮师咳嗽几声:“诸位,请安静。”

众人旋即屏住呼吸,目不转睛盯着崔十郎。

崔曜开指,其手指修长白皙,宛如羊脂美玉。

咚!

他抚琴弹奏,刚开始的小序止息旋律徐缓,音调明净,好比清泉从溪涧流淌,注入众人心田。

很快,琴曲进入大序,音律变得燥动不安,象征着聂政得知父亲被韩王所害,心中怨恨愤慨之意。

崔曜左手按弦,右手拨弦,随着时间推移,乐段渐入正声!

曲调在一阵急促低音后,猝然激昂,浩然正气喷薄而出!

原本听得如痴如醉的众人被惊醒,他们心神跌宕,情绪伴随旋律来回起伏。

经过一段高音后,全曲迈进高潮,整座宅子仿佛被一股不可竭尽的怒火吞没,音乐壮阔豪迈!

甚至有听众依稀见到聂政手持短剑,步步逼近韩王的场景。

有道是,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待旋律趋于平缓,高潮落下,迎来了乱声。

这一段来自聂政大仇得报,喜极而泣的情感抒发。

不断变化的音色交织统一,最终于悠扬的尾声中戛然而止。

曲毕,整个宅子静谧安详。

众人神态各异,面色回味:“此铮铮之音,憾人心魂啊。”

“无与伦比!崔郎这首广陵散,不亚嵇叔夜。”

......

宾客们赞叹不已,李衮师点头:“十郎的广陵止息,真是声声入耳,余音绕梁啊。”

崔曜面色不变,似乎早已习惯他人的吹捧。

而李佶听完,也不得不称好:“不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哦?郑兄甘拜下风了?”

李佶一笑:“非也,尚未比试,怎么能认输呢?”

这还要比?

许多宾客内心腹诽,换作他们,早就认栽了,免得自取其辱。

张衍也这么认为:“廷煦,要不我们让一局吧,对方明显精通音律。”

刘幽释点头,安慰道:“是啊,师弟你身手那么好,下一场肯定能胜出。”

李佶摇头,默默走前。

周淳不满道:“干什么?莫非真要比?”

李佶没睬他,朗声道:“来人,秦筝!”

众宾客闻言一愣。

周刺史冷笑:“在座的都是高雅之士,你却要弹奏那靡靡之音,汝当这里什么地方?烟花巷吗?”

也不怪他如此看待,在古代,琴乃八音之首,超世脱俗,阳春白雪。

而秦筝是下里巴人,音调太过悦耳,被清高的士大夫所鄙夷。

李佶神色奇怪:“说好了乐器自选,为何不给我机会?”

“你若是抚筝,不配与崔郎比!”周淳满脸不屑。

而崔曜开口了:“既然郑兄执意要比,不妨让他弹奏一曲吧。”

崔十郎发话,周刺史不再多言。

不一会儿,琴桌的琴换成了秦筝。

在场所有人的目光投向李佶,他坐过去,深吸一口气。

李佶之所以敢应承下来,自然是有几分底气。

穿越前,他母亲是中学音乐老师,可以说,李佶从小泡在乐器里长大的。

只是多年不接触声乐,难免会有些生疏。

况且唐代古筝只有十三根弦,与21世纪的二十四弦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