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万分感谢书友20200425162006111大大的打赏支持。
……
鸿钧道祖的声音落下,一股庞大的功德,便从擎天柱中飞出,直接落在了神鳌的头顶。
紧接着,神鳌的修为便开始不断攀升,最后竟然达到了大罗金仙巅峰境界。
要不是因为斩尸需要感悟,恐怕这会儿, 神鳌已经成功暂尸成为准圣了。
而且那庞大的功德,将神鳌修为提升至大罗金仙,却也仅仅用了不过七成而已。
剩下的叁成多功德,直接在神鳌的头顶,凝聚成为了一盏功德金灯。
而此时神鳌也已经现出了自己的本体,乃是一只散发着功德金光的巨鳌。只不过体型,比以前不知小了多少。
只见他张开巨口,直接将那盏功德金灯吞入口中。然后摇身一晃, 再次化为法身。
只见神鳌来到通天教主面前,行了一礼说道:“师尊,弟子已经与擎天柱彻底划清界限。”
“从今以后不再是擎天柱的身外化身,只是师尊坐下记名弟子神鳌,截教的护法神兽。”
如果换作是别人,绝对会因为神鳌身份的瞬间转变,感到无比的惋惜。
毕竟前后两者的不同,那可不仅仅只是一点点。甚至称之为天壤之别都不为过。
但是通天教主却不以为然,反倒满面笑容的,伸手将神鳌搀扶而起。
“为师在东海曾经见过一岛屿,其形状如同巨鳌一般。想必应该与你巨鳌一族一脉相承。”
“为师曾经一时心血来潮,还为那座岛屿命名为金鳌岛。看来冥冥之中一切皆有注定。”
“如今为师就让你去那金鳌岛上修炼, 希望你可以潜心修炼,早日斩尸证道准圣。”
说完之后,通天教主直接对着神鳌面前一挥,便将空间撕裂, 让神鳌迈入空间裂痕之中,直接去了金鳌岛。
通天教主的这番操作,在其他圣人眼中并无不妥。要说有什么,恐怕只有羡慕和嫉妒。
即便神鳌已经与擎天柱脱离了关系,但是那毕竟是一位大罗金仙强者。而且还是功德真身的大罗金仙。
恐怕这洪荒之中,还真就没谁敢轻易斩杀这神鳌,因为杀神鳌的那份因果,就足以让其瞬间飞回烟灭。
甚至就算是圣人,在对神鳌下手之前,也不得不叁思而后行。
不过此时站在一旁的罗云,心中却不免暗自嘀咕了起来。
“师尊早就已经找到了金鳌岛?莫不是师尊已经生出了要搬家的想法?我怎么记得,师尊应该是负气离开昆仑山之后,才在东海发现的金鳌岛呀呢?”
此时的罗云心中百般不急解,甚至觉得有些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掌控。
突然,罗云好像想到了什么,而且还是一直以来都被他忽略的。
金鳌岛,那是叁清分家之后,通天教主的道场。
而正是在赶往金鳌岛的时候,遇到两条蛟龙作恶,然后被通天教主出手收服, 将其炼化成为金蛟剪。
同时也是在那个时候, 叁霄和赵公明才拜入通天教主门下。成为了截教外门精英弟子。
但是如今叁霄和赵公明, 早就已经成为了截教门人而且,同样是外门四大精英弟子。
而且就连那金蛟剪,如今也已经早就在云霄的手中了。又怎么可能还会出现杀蛟龙炼器的桥段。
罗云越想越觉得头大,感觉自己一定是忽略了什么。
而就在这个时候,罗云脑海中再次响起了,刻骨铭心系统的提示音。
系统感觉到,宿主被某些问题困扰,秉承着一切以宿主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系统对困惑宿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通天教主发现金鳌岛的时候,还并未证道成圣。杀死蛟龙,炼制金蛟剪的桥段,也正是在那时候发生。】
也正是因为那次东海之行,通天教主出手点化了叁朵彩云一道清风。他们就是后来的赵公明以及叁霄娘娘。】
也正因为如此,赵公明和叁霄娘娘,才会拜入截教门下。而并非选择拜入阐教。】
这一下罗云算是明白,毕竟凭赵公明和叁霄娘娘的跟脚,就算是拜入元始天尊门下,也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甚至到那时候,阐教就不再是十二金仙,也许应该被称之为十六金仙才对。
但是他们却舍弃了拜入元始天尊门下,做亲传弟子的机会。
而是选择了拜在通天教主门下,做一个外门精英弟子。原因就是为了偿还通天教主点化之恩。
而同时也让罗云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在某些问题上,拥有着先入为主的坏毛病。
如果长此以往下去,恐怕自己必将会受其连累。
毕竟罗云所掌握的一切,也是后世之人口口相传,可并非是亲眼所见。
所以真假还有待考证,更何况罗云也未必知道全部的内情。
所以罗云不免生出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等处理完眼前的这一切,要好好和通天教主聊聊。
最好能让通天教主从他化形开始,将所有经历的一切都告诉自己。
就在罗云准备要和通天教主好好沟通的时候,天空中再次响起了鸿钧道祖的声音。
“巫妖量劫已经结束,人族成为下一个量劫之前的主宰。所有圣人皆可在人族传道,以此将自己的道统发扬光大。”
“同时巫妖二族的幸存者,也可入圣人门下为徒。不过这一切都需要双方同意,不得由任何一方强迫。”
“处理完巫妖二族幸存者之后,六圣速来紫霄宫。为天庭选出新任天帝,玄门巡查使罗云同来。”
随着鸿钧道祖话音落下,一道金光瞬间显现。所有巫妖二族的幸存者,直接被鸿钧道祖用大法力,送到了六圣的面前。
这不免让西方二圣眼中放出了光芒。一边向紫霄宫的方向行礼,一边看向了那些巫妖二族的幸存者。
刚刚行过礼,准提道人便第一个开口说道:“我西方教人才凋零,所以还请几位道友莫与贫道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