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0:侠女颜柒柒(1 / 2)我,大明最强三代,建文帝靠边站首页

宣宗在当天下诏,赐皇后胡善祥“静慈法师”尊号,退居皇宫内的长安宫居住。三月初一,宣宗以谕旨诏告天下军民百姓,册立贵妃孙氏为新皇后,立当时只有四个月大的皇长子朱祁镇为皇太子。朱祁镇是有明一代,被立为皇太子时年龄最小的储君。

可见老妈受宠爱儿子的待遇差不了。

宣德三年(1428年)八月初三,后宫宫人吴氏又为宣宗诞育皇次子,这下子皇位继承有了双保险。

宣宗也是兴奋不已,晋封吴氏为贤妃,赐皇次子名为“祁钰”,于内宫妥为安置。

根据太祖高皇帝所制定的《皇明祖训》规定:“立嗣必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不尊此训,非我子孙。”所以,皇长子朱祁镇以“嫡长子、皇太子”的身份,由祖母太皇太后张氏扶持,于正月初九正式继位,以明年为正统元年,朱祁镇即大明第六代皇帝——明英宗。而宣宗皇次子朱祁钰则于宣德十年(1435年)二月间被祖母张太皇太后以皇帝英宗的名义晋封为郕王。

皇帝年幼,为防不测事件,所以郕王没有出外就国。

而是一直奉藩于京师,成为新的帝室备胎(之前宣宗皇帝的备胎、越王朱瞻墉在宣宗诞育两个皇子后也没有就国前往衢州,而是一直在京师居住,以防不测。)

现在侄子继位后,越王还是被母亲张太皇太后留在京师,不必就藩。

其中内幕如何众说纷纷,也许是为侄子们再承担几年的风险,也许是当久了实际上的皇储,如果出外就国难免有猜忌。反正越王一直没有前往封国衢州,直至正统四年(1439年)六月在京师去世,年三十四,没有留下子嗣。

老工具人了,要是他不死,有没有可能再当一次备胎。

越王:我深爱大明,大明怎么如此负我。

不能因为日后的英宗庸碌无能、偏信权宦,引发了“土木堡之变”,导致大明社稷几乎倾颓。

就先入为主地设想宣宗会取消他的继位权,并转立其他藩王为嗣皇帝,这是不现实的。

不过这个战神还好有个弟弟和老妈帮他,不然可能就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白莲教最近有点猖狂,被咱打压了这么久还是挺嚣张,估计这家伙起义都是有他们在背后操作。”

朱元璋有点头大,这像过街老鼠似的,一直躲在暗处不好处理啊。

朱元璋揉了揉自己发涨的太阳穴,突然没啥好办法处理掉这个隐患。

“要是有人能够打入进去就不错了。”朱元璋苦思冥想愁容满面。

“爷爷,爷爷。”

朱雄英和朱济熺这俩熊孩子来了,朱元璋瞬间心情好了,他做多少都是值得的,他要让孙儿们过着最好的生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没有靖难之役和削藩,九大塞王的后代也会很滋润,而朱济熺本来可以称霸一方,而最后那种被软禁多年的下场是可悲的。

二代秦王朱尚炳和二代晋王朱济熺,比较倾向于建文帝朱允炆。

朱棣登基以后,先将朱济熺革去晋王爵位。

又将朱尚炳的王府官吏都逮捕治罪,警告道:“晋侯惰玉,见讥无后,王勉之”。

吓得朱尚炳连忙朝见朱棣谢罪,才是保住了王位。

长幼有序是合理的,可是需要绝对的力量去维护。

看到朱元璋整天像个工作狂一样,朱雄英也是一阵郁闷,您说您掌控欲强,也不必事必躬亲吧。

幸亏历史上的我早死,不然被您这么嚯嚯下去,估计是自家老爹差不多。

“英儿啊,爷爷问你个事情,你要好好说。”朱元璋一脸慈爱,感觉好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