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 夜入(2 / 2)从霍元甲开始首页

他还是满清朝廷数百年来官位最高的汉人,代表满清政府签订了不知多少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以及《辛丑条约》等等。

人送外号东方俾斯麦。

李鸿章,国贼耳。

卖国这方面,慈禧如果排第一,李鸿章绝对紧跟在第二。

不少人在《走向共和》这部剧播出后,认为李鸿章背负千古骂名实在冤枉,不过是替清政府签字背黑锅而已。

但一句背黑锅,就能撇清他所有的责任吗?

李鸿章这人,在他心中,自己手中权力高于国家的利益。

为了赢取政治斗争,他可以在清廷与浩罕汗国开战的前提下,与英国公使威妥玛齐心协力唱衰清军。

他甚至授意淮系将领,警告负责转运后勤的相关官员:

“自今日起,勿解西饷。”

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已经胜利在望之时,他又迅速安排己方官员抢夺新疆胜利果实。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间谍在中国四处刺探情报。

李鸿章对抓活的间谍不仅不杀,还以杀了要赔钱为由,送给他们路费,释放回国。

连个日本间谍都不敢动,可见李鸿章心虚到了什么程度。

也难怪国家斥巨资由他负责打造的北洋水师,会在甲午海战时全军覆没。

也不知他在建立北洋水师时,捞了多少银子。

甲午海战战败后,李鸿章又与俄国人签订了《中俄密约》。

这个条约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便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势力范围。

李鸿章签订了条约后还甚是满意。

他在打给清政府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电报中说:

“条约谈判,甚少歧见。俄方动机,纯欲与我成立友好关系。”

“我若拒绝,彼其深憾,且将为我之害。”

与其他条约不同,《中俄密约》是大清朝廷主动与俄国签订的。

清朝把自家领土送上门,俄国又怎么可能不同意。

据《沙俄财政部档案汇编记载》,在签订《中俄密约》时,李鸿章还三次收受了俄国人的贿赂,一共有170.25万卢布。

(那么多史料证据都能证明李鸿章贪污受贿卖国,现在仍然有不少李鸿章的孝子贤孙想要洗白他)。

……

杀了李鸿章后,余恪将整个李府从上到下所有人都打晕过去,然后集中捆绑起来,扔进了李府的地窖里。他绑人的手法是跟日本绳艺大师学的,绝对没人能挣脱开。

李府倒也不是没有什么武道高手保护李鸿章。

李鸿章的仆从中有一位养脏有成的武师,听到动静后立刻赶了过来,可却连余恪第二拳都没挡住,被震碎了心脉。

清理了所有痕迹确认无误后,余恪又扮作门郎,以李鸿章身体不适为借口,打发了所有的上门求见李鸿章的官员。

直到天黑时,余恪才离开李府,准备进行计划的下一步。

离开李府后,余恪走到一处光线阴暗的角落,换上一身夜行服,来到皇宫外。

经过多日对皇宫侍卫巡逻规律的总结,他已经规划出了一条混入内宫的路线。

皇宫内宫居住的是皇帝皇后、嫔妃皇子,外宫则居住着太监宫女和护卫。

相比于内宫,外宫守卫并不如何森严,余恪很轻易便混了进来,没惊动任何人。

皇宫内宫宫墙外,有一条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余恪趁着巡逻侍卫队伍的间隙,来到岸边冲刺奋力一跃,便轻而易举的跳到了河对岸。

随后,余恪从芥子空间里拿出一张暗灰色的布匹盖在身上。

远远看去,竟好似消失了一样,很难分辨出有何不同。

又过了大约两刻钟,侍卫轮换间歇。

一条三足勾爪悄悄攀附在了内宫城墙上,仅仅发出一丝丝细微的响动。

余恪奋力一蹦便是五米高,再用绳子稍一借力,便上了城墙。

与此同时,七八米外的城墙楼梯处,换班的皇宫侍卫正大步向上走着,最多三秒就会登上城墙。

余恪如一只黑夜中的蝙蝠,登上城墙后,勾爪消失在手中。

脚下轻轻一点,向城墙的另一边落下。

刚一落地,余恪便最快的速度向前冲刺,同时尽量保证不发出太大的声音。

连续翻越过五六堵围墙和七八座屋殿,来到了一座宫殿外。

根据庞太监画出的内宫地图,余恪判断出自己所在的位置是文华殿。

慈禧太后居住在储秀宫。

载湉,也就是光绪帝,居住在乾清宫。

至于李莲英这位大太监,虽然位高权重,深得慈禧信任,但依旧住在‘他坦’。

也就是宫里所有太监居住的地方。

从文华殿到慈禧所在的储秀宫,直线距离大概有七百米。

到光绪帝所在的乾清宫,则有大约六百多米。

但光绪帝不一定在乾清宫,也有可能在皇后所在的坤宁宫,或哪个贵妃居住的宫殿里。

此时已是凌晨两点多,再过两三个小时,就到了早朝的时候。

留给余恪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