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家祖上是康熙年间在“湖广填四川”的大潮中,举家迁到了今天的四川泸州。那个时候,泸州的分水油纸伞便已存在。在这里,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毕氏油纸伞便是从那时开始发展,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传到毕元寿这里,已是第六代。
其实,油纸伞的发明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它不仅有遮阳蔽雨的功能,其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
油纸与“有子”谐音,寓意多子多福
伞架为竹,寓意节节高升
外形为圆,表示美满团圆
桐油工艺,可以镇宅辟邪
林可凡几人跟着毕元寿迈门而入,只见四五名女工人在一间铺满了油纸伞的屋子内,为即将完工的伞穿线。
“制作一把油纸伞,从砍竹子到制作完毕,严格来说要经过锯托、穿纹、网边、绘画、印刷、糊纸、扎工、晃油、箍烤等101道工序,穿线是为了让伞看起来更美观,更结实。”毕元寿见大家一脸新奇,便解释道。
穿线看起来容易,实际上每个针法都是有规律的,穿错一处,便要全部重来。但针线在她们手中,却是龙飞凤舞。
“你们天天在这里穿线,手上都长茧了吧?”女生的心思总是比较细腻,刘瑜看了看这些女工的手,蹲下来问其中一人。
“手艺活就是这样,你看我的手。”她笑着将手伸出来给我们看。
今天外面下着小雨,阴着天,光线不好,没法拍摄,林可凡几人干脆就先在屋子里尽情地参观。
“太美了!”箫玥拿起一把把伞,欣赏着伞面的图样,微笑地看着,爱不释手,反复感叹。
林可凡盯着箫玥,迟迟没有挪动眼睛。这一刻的箫玥是那么地美。
“这里只是穿线,我们去后面看看,那里还有其他环节。”毕元寿往屋子里面的方向指了指。
“好,我正想请您带我们看看完整地制作流程呢!”林可凡很高兴。
跟着毕元寿继续往里走,他们竟然发现,屋后居然连接着一条长长的石梯,石梯下面才是真正的制伞厂。
“哇!这就像一个密室一样。”山坤一路话多,还特喜欢感慨。
石梯上长了一层薄薄的青苔,这道石梯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微雨路滑,他们一步步慢慢往下走,石梯底部是一间宽敞的瓦房,房顶挂满了大大的油纸伞,伞面洁白朴素。
林可凡仰头而望,不知为何脑海中忽然冒出了八个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细雨有节奏地敲打着屋顶,外面的青石板石梯不断有人走上走下取材料,脚步声异常清晰。工人们在这里做伞骨、糊纸、上油。谈笑间,动作娴熟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