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内。
贾蕴快步绕过屏风,入得偏殿,当即单膝叩拜道:“末将贾蕴拜见陛下,圣躬安。”
御案上的崇明帝轻应一声,淡然道:“起来吧!”
贾蕴闻言顺势起身,瞧见一旁的忠顺王,贾蕴恭声道:“见过忠顺王爷。”
忠顺王,贾蕴也曾见过,身为拱卫司参领,朝堂百官贾蕴了然于胸。
在贾蕴的前世记忆中,贾府最终抄家之时,就是与忠顺王干系莫大,自然也就多注意了一些。
忠顺王点头示意,给了贾蕴面子,算是打过招呼了。
此时崇明帝说道“贾蕴,朕命忠顺王为钦差,前往江南一地筹款,你跟在忠顺王身边听候差遣。”
“筹款?”贾蕴心中疑惑,不过想起黄患一事,贾蕴顿时明白过来,至于派贾蕴听候差遣,怕是想让贾蕴护卫忠顺王,要知道,水患之地,秩序薄弱,危险性是极大的,崇明帝与忠顺王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兄友弟恭,自然是在意的很。
于是贾蕴当即应声道:“臣遵旨。
陛下放心,臣定当舍命护卫忠顺王爷,断不会出任何差错。”
崇明帝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贾蕴,近段时间的观察下来,忠心侍君,既不相交朝臣,也不与京中勋贵相交,倒是深得崇明帝心意。
想起贾蕴似乎对政事有一定的见解,崇明帝拿起几案上的奏章,随口道:“贾蕴,拿去瞧瞧,说说你的想法。”
忠顺王端茶的手顿了顿,也没理会,继续喝起茶水来,他早就晓得自家皇兄似乎对这个贾蕴很不一般。
贾蕴躬身上前,双手接了过来,旋即仔细的看起来,待看到此次黄患,殃及数百万灾民,着实吓了一跳,黄患之苦,年年都有,但这次实在是殃及太广,若是处置不当,真的是要饿死不少人....
思忖片刻,贾蕴恭声问道:“臣斗胆。请问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对于贾蕴的大胆,崇明帝司空见惯,随口说道:“朕已命国库先拨发四十万两白银在直隶一带,向富户买粮,急运灾区,以解燃眉之急,其余不足之处,就交由忠顺王去江南筹款,就地购粮,赈济灾民。”
才四十万两,就算贾蕴不通政事,那也是晓得完全是不够的,虽然晓得国库没多少库银,可也不至于到如此惨状吧
看来朝廷税收是个极大的问题啊。
思索片刻,贾蕴说道:“陛下,为何不在邻近省份调粮?”
各省都有存粮,若是朝廷发令调集,既不用花费银钱,也不必大老远地运粮,这才是最为便捷的办法。
崇明帝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能说出这番话,看来也没懈怠,晓得长进。”
夸奖一句,崇明帝随后冷声道:“若是有粮,朕也不需舍近求远。”
崇明帝此话一出,贾蕴就明白邻近省份无粮可调,虽然不知道为何无粮,可就是没有粮食,你也没得办法。
顿了顿,贾蕴继续道:“陛下,国库无银,内务府那里应该也有银子吧!”
“啪......”
忠顺王正在喝茶,听见贾蕴这番话,顿时手中的茶杯都端不稳,直接摔在地毯上。
圣前失礼,忠顺王忙请罪道:“臣弟失仪,皇兄切勿怪罪。”
崇明帝此时也是一脸黑线,摆手示意忠顺王不必在意后,不满的看着贾蕴,冷声道:“你这是说百姓罹难,朕连体己银子也舍不得拿出来?”
一般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皇帝的,何谈体己银。
事实上呢,国库跟个人的私库还是有分别的,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私房钱,明朝的内帑,宋朝的封桩库皆是如此。
而内务府就是大乾皇帝的私人小金库,主管皇家的衣、食、住、行,当然也包括皇帝的私房钱。
内务府的进账是由皇帝“自营”庄园缴纳的钱粮,“自营”的钱庄、粮庄,钱庄每年盈利缴纳的银两、粮庄每年收的岁赋,还有各位封疆大吏、各级官吏以及属国等的贡奉、部分盐税收入等。
总得来说,内务府的每年的进账也是不少。
内务府的私房钱供皇家一应的日常开支,在特殊时期,也可用于朝廷开支,这都由皇帝本人说了算。
“臣不敢。”贾蕴单膝跪地回道。
实话容易得罪人,尤其是面对九五之尊,不过贾蕴晓得崇明帝不会因此事责罚贾蕴,自然也就实话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