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一个是你,一个便是董仲舒(1 / 2)大汉:我为武帝排忧解难首页

之前刘彻在策问这些被地方推举上来良莠不齐的人才时,所出之命题名为:试论古今治乱之由,长治久安之道。

很多人初看此题之时都会认为刘彻果然是幼而即位,学识不深,故而想出如此简单的一道论题。

这样一篇策问,题文尚且不过二十字,也能考察出这些经过重重筛选,脱颖而出的天之骄子们?

但凡熟读文史之士,对于这样一道策问恐怕都能对答如流,更是能够由浅入深,写出绝妙之文。

然而刘彻根本不担心这样的一道题无法挑选出他想要的人才,反之,在他看来,这道题虽然看起来通俗易懂,甚至可以说对于这些满腹经纶的才子有些浅显,但想要真的答好这道题,并且能够让他满意,却是极为不易的。

此题一出,接卷的这些才子们打眼一看题目都是一愣,这就是当今皇帝对于他们的最后一道考察,这未免也太过简单了吧。

拿到这个论题的才子志士们粗粗看上一眼便开始凝神聚思,不多时后就提笔书写。

这些考生们的作答的内容很快就到了刘彻的龙案之上,但刘彻将其铺开阅看之后便是面露不喜之色,眉头更是颦起,显然是对这些考生所述之文不满。

竹简中考生们所写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引经据典为主,铺天盖地都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既可说是博学多才,亦可讲为为才所困。

刘彻这篇考题的题目,看似简单,却是隐含深意,需要细心揣摩才有可能答到要点之上。

“试论古今治乱之由,长治久安之道。”这个题目,如若不去揣摩刘彻的心思,很有可能就会像绝大部分考生一样,炫卖自己的文采。

而刘彻出这样一个考题的目的,便是希望考生能够切中时弊,将古今之治乱,为今长治久安之道与当下的时政相结合,作出不一样的解答。

其实在刘彻心里,自己所出的这道题是很难的,能够完全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的考生,一定就是在思想层次、治国理政之策上与自己不谋而合的才士。

事实证明,考题越难,越是能够从中挑选出足够优秀的人才,此间脱颖而出,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人,便是广川人董仲舒。

董仲舒可谓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了,不仅是汉代最出名的政治家,更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极为重要,影响力十分深厚的学者。

不同于其他很多考生,在此次征辟之前,董仲舒已经是发表了自己的一些学术思想和文章,也算是小有名气,刘彻对于此人也是有一点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从这次策问中显露才华,脱颖而出的东方朔却不是依靠此次考题作答所被刘彻宠幸的,否则也不可能长达数月闲居于公车署中,未曾受过一次召见。

不过东方朔和董仲舒却是有个同样的特点,便是恃才而骄,行为处事极为狂傲,可以说都是睥睨天下文人、眼中不容同类的存在。

东方朔和董仲舒都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说道:我之言,不容置喙,毋庸置疑。

翻译一下就是:我学术文章中的一言一语,皆不需要参考任何相关文献,因为全都是我自己的思想和体悟,为一家之言,你即便是寻觅天下史书古籍,文言巨著都找寻不到出处。你也不用找,因为我说的一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