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宁心中琢磨着吕惠卿的这番话,他越想越不对劲儿。如果自己说出了与梁靖等人一样的观点,那也叫做言之有据,可是如此一来的话,岂不是要得罪吕惠卿?
可若是自己说了跟吕惠卿类似的观点,坚持三舍法改革并逐步削减恩荫选官的名额,一旦传扬出去,汴京城里保守派还容得下他这个国子监上舍生员?一旦时机成熟,荀宁就可能被轰出国子监。
这之中的原因也很简单,没有哪个势力或者派系,愿意让一个威胁到自己利益的人成长起来并掌握大权。
眼前的情况,在荀宁看来,更像是一种考验,说白了就是吕惠卿和赵顼,要摸一摸荀宁的底,看他对待新法究竟是持有支持还是反对的态度。
若是荀宁支持新法,那么荀宁往后必定会得到以吕惠卿为首的变法派的支持,武举考试、外出为官、执行新法等阻力都不会太大。
若是荀宁选择反对新法,那么不好意思,今晚垂拱殿之行,不仅仅是荀宁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了。
不论是变法,还是保守,两方势力都想吸引足够多的人来支持自己。荀宁如今正是一颗新星,对于吕惠卿来说,若是不抓紧脚步,那就可能错过了。
“回皇上的话,臣有自己的想法。”荀宁觉得选择站队实在是太麻烦,不如大声表达出来自己的真实想法,他是支持熙宁变法的,但他不支持变法之中的一些措施。这个态度,类似于种诂和苏轼,但与高士林梁靖等人有着完全的不同。
“你且说说看。”
荀宁的回答,吸引了赵顼,但吕惠卿听了直摇头,很显然他对荀宁并不怎么满意。
“臣以为,三舍法虽然实行了,但对世家之利益有所打压,故而梁太师等人会在朝议上提出反对之声。三舍法乃是大宋选官储官的重要途径,给了寒门与世家平等竞争的机会,若要废弃,实属不可取。”
荀宁并不在乎吕惠卿对自己的看法,他现在已经是身不由己的卷入到了熙宁变法的大漩涡中,若是不出点对策,那就对不起他的脑袋了。
“至于恩荫选官,古已有之,若是即行废止,亦是不可取的,而若要扩大范围,势必会造成冗官之灾,从而加重国库负担。因此,臣认为,两者选官制度必须要保存,只是方式需要改进一下,做到既能保证世家大族为官的权利不受损,也要保证寒门取仕的公正与公平。”
这是荀宁对大宋时期的三舍法的评价与分析,此举的实行,利于天下,唯独不利世家。故而,很多世家出来的官吏,对新法中的这一条,都是持有抵制的态度。
赵顼听完荀宁所说,陷入了沉默,他突然觉得眼前的荀宁,给他指引了一道革新方向。新法的推行,之所以会被很多人抵制,其根本原因就在一触犯了不少人的利益。这一点,身为皇帝的赵顼,自然是明白的。
“你看的倒是挺明白的,可是又要如何做呢?”
吕惠卿能做到参知政事的位置,亦是有着不凡之处,荀宁所说的,他也明白。可问题的就在于,哪怕是知道了原因所在,他也无法改变什么。
“皇上,荀宁见识不凡,今后可堪大用。”
吕惠卿知道自己该做出一点表态了,他对荀宁关于变法的态度,很显然是支持。
“朕想知道,荀宁你如果坐在变法革新的位置上,你该如何实行三舍法?”
既然荀宁能说出这样的见识,赵顼自然清楚他一定是有解决办法的。
“臣,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来人,上文房四宝!荀宁,你写在折子上,朕要亲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