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二,在早朝结束后,左都御史袁可立和刑部尚书乔允升来到文华殿请求觐见。
之前朱由检任命这两位大臣主持平反魏忠贤在位时制造的冤假错案,历经一个多月后,已经接近了尾声。
袁可立和乔允升是来汇报这些案件处理结果的,所有的冤案加起来一共有两千多件,大部分都跟东林党人有关。
行礼过后,袁可立先是呈递上了一份记录其中重大冤案的卷宗以及一些证据,最上面的是前左副都御史杨涟的卷宗。
朱由检打开细看。
杨涟在狱中饱受了铁刷磨骨、土囊压身、铁钉贯耳等酷刑,始终未曾求饶和屈服,最终被许显纯用大铁钉钉入头骨而死。
在此之前,杨涟留下了狱中血书,由诏狱的牢头悄悄保存了下来,直到袁可立和乔允升主持平反这个案件,这个牢头才拿出来。
血书不是原件,朱由检看到的是手抄本,但同样惊人。
“……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朱由检以前只是听过杨涟这份血书的名头,此番还是第一次见到。
“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这些话语读起来让朱由检为之震撼,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这是何等坚毅的决心,何等忠君爱国的情怀。
袁可立看到朱由检沉默不语,心里已经明白了几分,不由得想起自己第一次看到那份血迹斑斑、歪歪扭扭的手书时,那种冲天而起,欲与之同去的决心,内心不禁暗恨,魏忠贤、许显纯等人真的是该死,竟然敢杀害如此忠良。
等到朱由检的表情稍微平复后,乔允升上前禀报,递上了另外一份奏本,“陛下,这是袁御史与微臣一同拟定的处理结果。”
朱由检放下杨涟的血书,将这份奏本接过来打开细看。
上面的提议是给予这些官员追赠官职,由礼部拟定对这些人的谥号,并且荫其子孙入朝为官。
前两条朱由检没有异议,都是些身后名,属于惠而不费的事情。
但荫子孙为官这个就要仔细考虑了,毕竟最近吏部和户部在联手整治冗官和冗吏的问题,突然再塞一批人进来,怕是会影响这件事情的进度。
不过朱由检不会亲自拒绝这个提议,断人官位跟断人财路是一个道理的。
要是由朱由检来下这个决定,到时候这两千多份案件上这些人的后代,就会把怒气和怨言转移到自己这里来。
朱由检可不愿意做让别人拿名声,自己背黑锅的蠢事。
“两位爱卿,此事关系重大,朕欲让元辅和其余几位辅臣过来一起商议。”
对袁可立和乔允升回话后,朱由检示意王承恩去传令,唤内阁的几个大臣过来。
在朱由检看来,孙承宗明白自己的想法,多半不会同意这个决定。
至于黄立极几个阁臣,跟东林党又尿不到一块去,不打压他们就已经算很仁慈的了,怎么可能会支持这些人的后代入朝为官。
没过多久,内阁的人便来到文华殿,朱由检让王承恩把袁可立两人呈递上来的奏本拿给他们互相传阅。
朱由检注意到,几人在读到杨涟的血书时,虽然表面上不露声色,但细微的身体语言显露出,他们的内心并没有这么平静。
李国木普更是直言感叹:“此等壮举,吾不如杨大洪矣。”
黄立极放下手中的奏本,语气平淡道:“陛下,臣提议追赠杨大洪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宜谥‘忠毅’。”
李国木普微眯双眼,似乎有不同的想法,沉思后道:“陛下,臣认为追谥为‘忠烈’比较妥当。”
谥号也是有等级的,不过朱由检并不了解这方面的消息,只知道“文正”属于最高的,这是明朝文官梦寐以求的,在去世后能够得到最高的荣耀。
不过听李国木普的意思,“忠烈”似乎要比“忠毅”要好一些。
其余人还没有表态,朱由检并不着急做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