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过去吧。”
等的有些着急了,周钧看向凌辰道。
凌辰点了下头:“看看吧。”
绕过一大堆实验设备走进了实验室内部。
当两人快要靠近实验设备的时候,研究人员们终于发现了凌辰和周钧。
站在人群中。
凌辰看到一名看起来就很学术的中年男人,脸露出了惊讶地表情,快步走过来,喊自己道:“凌院士!”
又喊周钧:“周所长!”
“这位是碳基芯片项目的组长。”
知道凌辰是第一次见这位,周钧向他介绍道:“严思源教授。”
凌辰点点头:“严教授你好。”
“您好您好!”
严思源受宠若惊地握住了凌辰的右手,热情地晃着:“凌院士,您怎么亲自来了?”
“听说实验有结果了,周钧就拉着我过来了。”
松开了手,看着人群中的那台设备,凌辰笑了笑。
随后开口问道:“所以,我们的碳基芯片项目已经完成了?”
严教授满面红光,腰板挺得老直,说道:“刚刚是重复实验,首次实验昨天就已经成功了!”
凌辰指了指,说道:“方面再给我展示一下吗?”
严教授立刻做了个请的手势:“凌院士,请随我来!”
生产一枚芯片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
以硅晶圆为衬底,将一层一层的光罩往叠加。
像堆乐高玩具一样堆起来。
最终才能得到一块完整的芯片。
这听起来似乎很容易。
但考虑到这些“玩具”都是纳米级尺寸,以及这其中还包含了复杂的设计,以及光刻工艺等等光是说起来便令人云里雾里的技术。
能否生产一枚符合市场期待的芯片。
几乎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电子工业基础的重要指标。
且不谈这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单从技术面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在os工艺中,特征尺寸典型代表为“栅”的宽度。
也即os器件的沟道长度。
一般来说。
特征尺寸越小,芯片的集成度越高,性能越好,功耗越低。
然而,这个尺寸是无法无限削减下去的。
首先硅原子有自身的宽度。
再一个,量子力学中的隧穿效应随着线宽的不断缩小将越来越不可被忽略,各种各样的因素综合作用下,严重限制了硅基芯片的未来。
不过,人类对新技术的追求是永恒的。
既然硅基芯片不行,那便在其他可能行得通的材料。
开辟新的战场便可。
根据目前最新的研究,纳米碳管与二硫化钼等材料的运用为芯片的制程继续提高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让人们看到了将摩尔定律继续延续下去的曙光。
然而情况并不是永远都那么的乐观。
这两种材料,虽然具备着代替硅基芯片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