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面如死灰(1 / 2)大唐之我的时代首页

很快孔家就在河南道各地大量地购买李佑的盐。

十天之后,根据各地盐商汇报过来的数据,孔家已经收了将近三十万斤的精盐。

这可把孔守杜给高兴坏了,这三十万斤的精盐转手卖出去就能赚二十万两银子,于是又通知各地加大购买力度。

再过十天,通过各地汇报的数据,孔家购买的精盐已经有了七十万斤。

孔守杜兴奋的同时也感觉有些不对劲。明明河南道的百姓都在疯抢,而他依旧买到了七十万斤的精盐。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

最终他只想到了一个原因,那就是李佑手上的精盐不止有一百万斤。

孔守杜更兴奋了,精盐越多孔家赚的也就越多。

随后的日子,百姓已经不买了,估计是囤够了。

只有孔家还在不停地买进,可能是因为找人假扮百姓买盐觉得麻烦,所以有些孔家的地方盐商开始明目张胆地以十一二文一斤的价格收购。

一个月后,孔守杜看着管家拿过来的账本,终于感觉到不对劲了。

因为他们孔家已经有两百万斤的精盐了。

李佑不可能有这么多精盐。

就算有,李佑也不可能这么卖,这样李佑得亏多少银子啊?

最起码亏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没有这么败家的。

孔家大堂内,孔守杜眉头紧锁。一些重要的家族成员也在一旁沉默不语。

这时孔守杜想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原因,开口说道:

“李佑该不会有制盐的渠道了吧?”

“不可能。”

“为啥不可能?李佑造出来的东西还少吗?再说制盐也不是什么秘密,只不过盐井,盐湖都在我们手里而已。”

“这么说,李佑是找到了新的盐地?”

“恐怕不止是盐地那么简单,粗盐的成本就要七八文,精盐更是四五十文。而李佑卖的精盐价格只有十文一斤,这说明了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这个时候众人心里已经很清楚李佑掌握了一种新的制盐方法,以前想不到,是因为根本没往这方面想过。

这时又有人说道:

“咱们把制盐的方法弄过来不就好了。”

“你想的挺简单,先不说拿不拿得到,就算最后拿到了,你怎么卖?同样的价钱百姓肯定会选择李佑,而不是我们。”

众人又沉默了,现在李佑的声望在河南道如日中天,而他们孔家这么长时间来风评都不算好,甚至是差。

再加上之前盐价上涨,更是让百姓怨声载道。

他们竞争不过李佑。

“以后孔家所有人的开支用度一律减八成,直到找到新的产业。”

孔守杜无奈地说道。

孔家已经输了,输得彻彻底底。

不仅是家中最重要的制盐产业没有了,而且还赔了一大笔银子,孔家的积蓄不多了。

手中的两百万斤精盐只能卖给其他地方的盐商,价格也只能是十文一斤,不然别人也不会买。

众人一听孔守杜的话,虽然不愿意但是也只能接受,他们也知道府里的情况。

除了孔仁明,之前他听到李佑有新的制盐方法的时候已经面如死灰,也不再想着报仇的事。

可是听到要减少八成的用度,顿时急了,说道:

“让祖父想办法,弹劾李佑,说他不事农耕,对,说他不让齐青之地的百姓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