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吴县(1 / 2)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首页

六月四日正午,刘基带着自己的九百部曲抵达了吴郡郡治吴县。

刘基这一路走来,时间很短,但经历和收获都颇丰。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滕胄受了重伤,好在又有张氏投靠。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刘基感觉自己就像历史上的孙策等名人一样,都是只身出发,然后收获人生第一桶金。

但刘基心里清楚,结果看似简单,但一路上都得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合理利用一切资源,追求尽善尽美才最终收获这些成果。

这几天最惊险的莫过于昨天下午被白虎贼劫杀,刘基当时的表现真的很丢人!

好在刘基才十岁,别人也不会因此看不起他。

甚至因为刘基没有哭闹反而克己镇定,从而高看他一眼。

总结思考后,刘基没有因为一些小的成果而沾沾自喜,反倒收起了轻视古人的心思。

吴县城外,吴郡太守盛宪早就带着一干吏员等候在城门口。

盛宪,字孝章,会稽人,是汉末名士。被举为孝廉后,担任尚书郎。与孔融相交,并结为兄弟。出任吴郡太守,后因病辞官。

历史上的盛宪在辞官后没能善终,屡遭迫害。

吴郡太守许贡妒忌盛宪,欲害他,孝廉高岱将其藏匿于许昭,逃过一劫。

后来孙策入主江东,妒嫉士人,许多避居江东的士人被孙策戕害。

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盛宪又躲过一劫。

然而孙权继承父兄家业后,盛宪没能再保持好运。

孔融担忧好友安危,写信给曹操,建议曹操招募盛宪。成语“不胫而走”便出自此处。曹操于是征盛宪为骑都尉。

可惜,任命书还没到,盛宪就被孙权杀了。

盛宪现在三十多岁,正值壮年,但因为年轻时苦读的原因,体弱多病,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老许多。

知道盛宪的人都说盛宪性格温和,有长者之风,盛宪又是孔融的结义兄弟,所以在青、徐、扬三州的名望很高。

吴县城楼下,刘基面见了盛宪,以长辈和上级的礼节对待盛宪,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刺史的嫡长子而自矜。

“基参见府君!”

刘基恭恭敬敬地行礼,充分体现了自己的敬意。

盛宪拉着刘基的手说:“公子一路舟车,想必累了吧,且随老夫进城,老夫让人腾出宅邸,以尽地主之谊!”

刘基忙说:“不敢劳烦府君,基住驿馆便好,切莫因基劳民伤财!”

盛宪满意地说:“公子虽年幼,却是知礼数的,甚善!”

刘基道:“基自幼便随家父习读经典,现又受家父所托,寝食不敢忘怀!”

盛宪点头,然后对刘基身旁的张允说:“信疏,公务安排妥当了吗?”

张允立刻躬身道:“府君,允受府君信任,食朝廷俸禄,不敢玩忽职守!”

盛宪再点头:“善!”

说罢,盛宪带刘基认识吴郡官吏。

“这位是吴郡都尉许贡,字赋功!”

刘基看向那人,许贡生得鼻尖猴腮,中庭修长,有奸吝之相。

刘基不敢怠慢,这位可不是善茬,历史上迫害过许多人,盛宪、高岱、周喁,光历史名人就有三位,他的门客最后还刺死了小霸王孙策!

刘基和气地一礼:“许都尉!”

可能因为刘基是刘繇的儿子,或者因为刘基是小孩,所以许贡也笑着回礼:“公子!”

人的名、树的影,刘基看着许贡的笑脸,反而觉得瘆得慌!

然后,刘基又一一认识了其他官吏。

最后,当要入城时,盛宪为如何安排刘基的部曲犯了难,盛宪沉默了。

刘基先没看出来,直到张允指了指于麋,暗示刘基后,刘基这才反应过来。

于是刘基主动说:“府君,我的部曲就不进城了,府君在城外安排一处空地让士卒们扎营便可。”

盛宪满意地说:“公子且放心,粮草军用等事我会着人安排妥当,必不亏待将士们!”

然后他对一武官道:“许昭!”

一员身高体壮的五官出列:“末将在!”

盛宪道:“带公子的护卫们寻一营地安置,粮草食水不可怠慢!”

许昭大声道:“诺!”

至此,众人终于进了吴县。

吴县是吴郡郡治,也是汉末江东最富裕的城市。吴郡总共有民约22万户,70万口人。其中半数居于吴县。

这也是刘基对盛宪恭敬有加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