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 姜晓洛到了安陵(1 / 2)军警无界首页

安陵,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溯源之地,拥有7000年的文明史,宫陵遗址甚多,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1996年9月的一天,姜晓洛和廖云、蔡军从单位出发,踏上了西去求学的路。火车西行,过黄河、穿秦岭,一夜跋涉,天亮时分抵达了安陵。

安陵火车站位于古城北部,矩形对称式仿唐建筑,琉璃瓦门廊和连廊屋顶极具唐代风格,檐口下饰米黄色斗拱和人字拱,配以乳黄色釉面砖外墙,现代中蕴含着传统。站前,人流如潮,来来往往。

下车后,姜晓洛他们在站前买了一份安陵地图,站在站前的广场上,捧着地图找寻了老半天,才在地图左下角的旮旯里找到了学院所在的那个小村子——河东村。在附近的早点摊吃了一碗当地的臊子面后,三个人在站前叫了一辆出租车,和司机讨价还价了大半天,最后50元到学院。

上个世纪90年中期的安陵城里,两三层砖木结构的低矮楼房连在一起,杵在马路两边,就成了街面,朝街的房子大多被改成了商铺,羊肉泡馍馆、牛肉饺子馆、臊子面油泼面馆,一家靠着一家,中间还夹着一些五金店、百货店。老式的公交车慢腾腾地驶过去,吱吱作响。路边的行人,男人穿着汗衫短裤,不时地抬起手抹一把脸上的汗,女人穿着无袖短衫花纹裤,打着遮阳伞走在阴凉下。还有几个头上裹着白毛巾,穿着开怀小褂,腰上系着布带,扎着宽大黑色布裤的陕北农民,叼着旱烟袋,肩上披着一个长条布袋,站在路边,左顾右盼的。

车驶过一个十字路口,一座环形钢架立交桥横跨在路口,延伸到四条大街。路口处,两幢十几层高的大楼鹤立鸡群,外墙玻璃迎着阳光反射出一片光影,散射到桥面上。桥上的行人用手遮着眼睛,匆匆地走过。

车向左拐,朝东行驶,双向四车道的马路坑坑洼洼,不论是公交车,还是出租车,多是破破烂烂的,偶尔驶过一辆进口小车,在不大的车流里穿行,显得有些突兀。姜晓洛坐在车上,看着这座关中老城,一种无由来的压抑堵在心头,他想到了京州,一片繁华,欣欣向荣,这里的一切却好像还都在沉睡中,坚守着千百年来的固执。

一阵风吹过来,地上掀起一层灰,迷住了姜晓洛的眼睛,他用手揉了揉,迷迷糊糊的,眼前出现了一座城楼,高高的墙面,城门上方正中间的名匾上写着“长安门”。出了城门向东,经过一个大批发市场的路口,人头涌动,路边停着货车、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杂乱无章,但非常得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