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儿叩见皇祖父,见过太孙殿下!”
“允熥,平身,这奏章是你批过的?”
叔侄兄弟俩一个跪着,一个起身。
朱济熺知道这是朱元璋因为早上大学堂的事有意惩治自己。
朱允熥接过奏章,看后回道:“皇祖父,这是孙儿所批。”
朱元璋说道:“咱数了数,这道奏折拢共就一百五十二个字,错字就有三十五个,你就一个都没有看出来嘛?”
“回皇祖父,孙儿看出来了。”
“看出来了不给咱打回去,不把这目无君父的东西交给有司?还把这混账东西原样递给了皇太孙?”
朱允熥不紧不慢的说道:“写这奏章的是兵部新来的一个主事,是晋王府推荐到兵部的,之前是跟着三伯父。
是个大字不识的厮杀汉字,因受了伤才转了文秩,跟人学了些字。
孙儿以为,若是文进士出了这样的错,那肯定要责罚,可既然只是个武人出身,拿他跟文进士比,未免有失公允。”
“哦,济熺,既然是你晋王府的人,你怎么看?”
朱元璋问还跪在地上的朱济熺。
“孙儿觉得,不管是进士还是武夫,身为臣子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当了这份差,就要按照规矩来,总不能,总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
晋王府出来的人,朱济熺可不敢维护。
再说,这份奏疏本身就是朱济熺的手笔。
“哈哈,你跟你父王倒是一个样子。”
或许是久居深宫,多年没有听到过这样只有话了,朱元璋被朱济熺的粗鄙之言惹的大笑。
“皇太孙,你怎么看?”
“回皇祖父,孙儿认为晋世子所言极是,在其位谋其政,转了文官,那就要会干文官的事,不然,朝堂秩序岂不是全乱套了。”
朱允炆回道。
朱允熥拱手说道:“孙儿斗胆,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允熥,你说!”
“孙儿认为,百官上奏,只需将事情说清楚就好,不必为只字片语求全而责备,若是文官出了这样的错,也不必小题大做,孙儿觉得,罚几个月俸禄也就够了。”
“官员办事,主要是看能力,而不是仅凭写奏章这一项。”
“对文官而言,这种事情就是个秀才也能办得到,但对于武官,即使是都指挥使一级,怕是也有些困难。”
朱允熥有条有理把自己所思所想讲了出来。
“嗯,允熥说的不错,最近有进步!”
朱元璋夸奖道。
心想这孩子变化还真够大的,是咱没有注意到,是用心了。
听的出,朱元璋对朱允熥所言很满意。
朱允炆的目光闪出三分阴狠之色,自己防前防后,倒是让朱允熥漏了头。
原本只是个没有爹,没有娘的郡王,仅三天,又回到了朱元璋的视线中。
这让朱允炆一时意难平。
“济熺,你给咱说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是什么意思?”
处理完朱允熥奏章的事,朱元璋将目光转向朱济熺和黄子澄。
“回皇爷爷,这句话是说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
“黄卿,晋世子说的对吗?”
朱元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