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边走,边和贾母解释说,“廊下有熏笼,我又穿了狐裘,冻不着的。”
贾母摆了摆手,让人可以去准备早饭,拉贾宝玉坐下,才又问,“不是说要歇一段时间,既不读书,起这般早做什么。”
“习惯了。”贾宝玉头歪在贾母腿上,看着丫鬟们有条不紊的忙着,“虽说歇一段时间,也不是完全不读书了,宫里传旨的公公不是说下月初八是好日子,五皇子要在那日进学,届时上书房的先生是要考教功课的,孙儿也不能给荣国府丢脸不是。”
他说得轻松,丝毫不紧张。
“是,你说得很对。”
贾母拍了拍贾宝玉的脑袋,让他坐到身旁,搂着他说道,“只一点,宝玉你也记着。做了五皇子的伴读,你便要以五皇子为主,五皇子的功课进程自然在伴读之上,可明白?”
贾宝玉点了点头。
五皇子是主子,不能锋芒毕露,夺了五皇子风头呗,这有什么可不明白的。
贾母见他点头,便不再说别的,正巧饭摆好了,祖孙俩自去用饭。
等贾宝玉带着晴雯跑去王夫人院里后,贾母歪在塌上,半眯着眼在那看书,一旁的丫鬟们小心的伺候着。
“鸳鸯……”
鸳鸯上前,低声问,“老太太,可是有什么吩咐的?”
“昨儿,扬州来的信,你再拿来我瞧瞧。”
顿了顿,贾母又补充道,“再拿笔墨来,我与封回信。”
前两日,扬州一连来了两封信,第一封就说的是贾敏病重,要京中娘家打发人去瞧瞧,话里话外的都是贾敏要不行了。
这个内容险些没让贾母看得撅过去。
好在第二封加急的信来,说是贾敏病情有些好转,但还是要荣国府派人前来,这次则是因为希望荣国府能接贾敏到京中养病以及把林黛玉接进京来。
贾母拖到今日,总算是想好了。
这也是因为贾宝玉方才提到五皇子,贾母突然把其中的关窍想通了。
林如海身为巡盐御史,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威胁。 而贾敏的急病,是给林如海的警告。
想来上回去的那封信,多少让林如海有了提防,所以贾敏才没有直接一病而亡,有了迂回缓和之地。
这两日她一直在想。
荣宁二府当初在当家人的带领下,是妥妥的保皇党。再之后,又在太上皇的示意下,亲近先太子,在外头人的眼里,便贴上了先太子的标签。
虽说如今的圣上登基,放过了贾家,但贾赦的嫡妻娘家确是被贬了。
大儿媳在孕后期得到这个消息,更是心情激荡下,直接难产一尸两命了。
大儿媳向来康健,贾母总觉得这难产有些蹊跷,更甚大儿媳临去前见到她,嘴里反复说的那句话……
她怕贾敏的死,是皇上要开始清算贾家。哪怕她自己都恨不得长翅膀,飞去扬州看看女儿,也拖了两日不敢派人去接,生怕接贾敏回京,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她如今是贾府的老封君,贾府的大事都有她的意见在,可以说在贾府她是“大权在握”。
越是这样,她反而做决定要谨慎些,尤其是涉及到皇家和官场上的事。
今儿听到贾宝玉提及五皇子,她才猛然反应过来。
这两日她实在是想得太多了。
皇上既然连皇子伴读这样的身份都愿意从贾家出,那就必然是没有要清算贾家的想法。
起码现下,对贾家没有清算的想法。
也是,自隔壁府的大伯出家,她的丈夫去世,贾家就在走下坡路了。
虽说子孙有出息,眼下也属于是青黄不接之际。
皇上也没必要对贾家出手,只静观其变就是了。
想通了这点,贾母便迫不及待的要将女儿和外孙女接进京城了。
林如海如今是在替皇上做事,这巡盐御史哪是好当的,太多人盯着了。不能明着出手,背地阴损的招数就很难防范了。
贾敏和林黛玉到了京城,也算是解了林如海的后顾之忧吧。
待贾母吩咐下去,让王熙凤李纨二人去将府上西边的衡苻院收拾出来,备给贾敏和林黛玉住后,众人才知,嫁去林家的姑奶奶要带着女儿回来小住。
这个消息传来时,贾宝玉正在王夫人屋里,看着贾环和贾兰两个人读三字经。
听到贾敏也会来时,眼睛都瞪圆了,也顾不上听贾环和贾兰的书有没有背错。
他拉住来传消息的金钏儿,一个劲的追问,贾敏和林黛玉是不是真的要来,什么时候到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