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朝堂(1 / 2)我的首辅生涯首页

郧县东门。

“听说这些都是从武昌府运来的粮食......”

“是呀!”

“迁移来了许多流民,我还担心他们占用了我们的粮食,如今好了,有了这些粮,我这心中就不慌了,张县令真是个能干的好官呀!”

东门门洞前的道路两旁,早已有衙役在两旁警戒,让装着粮食的独轮车有序的进城。

而在道路两旁,无法进城的百姓,却丝毫不显急躁,相反他们看着这些粮车都是满脸笑意的谈论着,心中对自家的县令老爷充满感激。

灾荒年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个朴素的道理,他们这些平头百姓都懂。

“辛苦诸位了,再加把劲,将粮食运到粮仓后,我向县令给诸位请赏。”李达站在一旁高声吆喝道。

自从上次张昭与叶斐然达成初步的共识后,粮食换药材与动物皮革的生意便很快敲定了。

而作为生意的具体经手人,李达第一次离开郧县前往武昌府,可谓大长见识,如今成功将第一批粮食运回郧县,他虽然有些疲惫却浑身充满干劲,毕竟商行天下是他从小的梦想。

“吁”

张昭一拉缰绳,让马堪堪停住,望着东门前忙碌的景象与高声吆喝的李达转头笑着对身旁的杨锋道“赶巧了,我们从青木寨返回便遇到李达运粮回来了。”

“是呀!他这次办成了这笔生意,又得自得许多时日了。”杨锋在马上笑道。

“这一路奔波,功劳与苦劳都有了,让他显摆一下又何妨,走,我们瞧瞧他去。”张昭失笑道。

随即张昭与杨锋等人便下了马来,一行人向东门走去。

“阿昭,阿昭......”李达瞧见了走近的张昭不由高兴的挥手高声道“我把粮食运回来了。”

张昭加快脚步,待走到李达面前,先是细细打量他一番,见他脸色略有憔悴,人却还是很精神,不由放下心来,拍了拍李达的肩旁,笑道“好样的,我就知道这生意上的事交给你准没错,这次办得漂亮。”

李达听了张昭的夸奖,脸上的笑意愈盛,兴致勃勃道“以前困在郧县一县之地乃是坐井观天,这次前往武昌府,我真是大长见识了......”

“打住,一会回城,你再细细给我们讲讲。”张昭笑道。

李达连忙颔首不及。

张昭环视一周,迟疑问道“叶斐然这次没来郧县吗?”

“他是和我一起返程的,只是中途收到消息,前往襄阳了。”李达徐徐说道。

“喔!”

“知道是因为什么吗?”张昭皱眉问道。

“算算时间,李胡子造反称王的塘报已经到了京师,朝廷选定南下平叛之人后,会在襄阳驻扎,到时候,湖广巡抚等官员都得前往襄阳拜见,叶斐然与湖广巡抚吴琛是姻亲,他受命前往襄阳城,替吴巡抚打前站,所以在中途便与我分开了。”李达笑着解释道。

张昭闻言心中一动,他若没记错的话,此次南下平叛的便是都察院右都御史项忠,而此人一直到西厂厂督汪太监崛起前,都是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之后更是做到六部之一的兵部尚书,是个值得抱的粗腿。

“哎!不知因为我的穿越,历史的进程是否有变,本次平叛的人还是不是项忠呢?”张昭心中暗想道。

“阿昭,你们出城干什么去了?”李达留意到张昭身后的马顺与刘一山都是生面孔,他之前没有见过,不由好奇问道。

“我们去了青木寨,走,进城,我给你接风洗尘,我们一边吃一边说。”张昭这才想起还得将会盟一事与自己父亲详细谈谈,便按下心中的思绪,一行人向城中走去。

.......

与此同时。

北京,紫禁城,文华殿。

时入腊月,北京城的天气越发贼冷,尤其昨夜的一场雪,让今日前来文华殿参加小朝会的中枢大员更觉寒冷了几分。

文华殿在左顺门之东,离内阁最近,沿会极门侧砖道前行不过数百步,即是文华殿的正门文华门。

大明朝的三个内阁阁臣与七卿(六部尚书与都察院都御史)正向文华门徐徐走来。

“咳咳......”

一阵咳嗦声传来,首辅彭时用手紧了紧脖子上的白狐皮围脖,想将翻过燕山山脉吹来的北方寒风挡在身外。

“首辅,你得好好保重身体呀!”同为阁臣的万安急速上前几步搀扶起彭时的右手,满脸关切的说道“数省大旱,流民再起,河套的鞑靼又在犯边,内忧外患皆在你老一人肩上扛着,为了皇上,为了大明江山,你也得保重身体呀!”

落后两人一步的商辂,瞧了万安一眼,眼中的讥讽稍纵即逝,待看向彭时时眼中的担忧之色难以掩饰。

“循吉(万安字循吉)劳你担心了,我这是老毛病了,自去年起我便上书乞骸骨了,怎奈皇上不允,国事艰难,我等也只好尽力为之了。”彭时轻轻拍了拍万安扶着自己的手,对于自己这个同僚兼同年的殷勤心中不以为意,面带微笑说道。

彭时与万安,两人同是正统十三年进士及第,不同的是彭时乃是那一科的状元,而且仕途更加顺遂。

他在次年即正统十四年便入阁参与机务,经历正统,景泰,天顺,直到成化四年继任为首辅。

至于万安,这个四川眉州人,苏东坡的后辈老乡,他先是巴结宦官李永昌的养子、同榜进士李泰,李泰年龄比万安小十二岁,万安为了仕途,以兄事之,得其欢心,结交内宦,得以屡次升迁。

待万贵妃宠冠后宫,他又献殷勤,自称子侄,得以在成化五年入阁参与机务。

因为万安此种行径,颇为士林清议鄙夷,在外名声向来不好。

“皇上这是信重首辅,才不许你辞官,如今风云激荡,大明朝正需要你这个定海神针,我等同僚也需要你的带领,方能安心办事呀!”万安一脸诚恳说道。

“你我只需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彭时闻言笑呵呵的偏头看了一眼紧紧跟随在身后的众人,率先一步迈过文华门径直向文华殿而去。

待众人来到文华殿前,立刻便有数位小黄门上前,接过彭时等人脱下的白狐皮围脖与袖筒。

“吱呀”一声,大门被推开,以彭时为首的众人便缓缓进入了文华殿。

待入殿来,众人首先感到一股暖流迎面而来,待看去,才发现殿中放置了两个白云铜大火盆,火盆里堆满了寸长银炭,正烧的红彤彤。

又是一声“吱呀”大殿的门便被重新关上,随着寒风被隔绝,今日的小朝会正是开始了。

......

待以首辅彭时为首的中枢大员行了一跪三叩首的常朝礼,分列两班侍立后,端坐上首的成化皇帝朱见深方慢条斯理的睁开了双眼。

年仅二十四岁的成化皇帝正值壮年,他长得白净儒雅,剑眉时常不经意间微微蹙起,似乎总有挥不去的愁绪萦绕心头。

这位有着“再锡名,三膺册,一为亲王,再正青宫”传奇经历的大明天子可谓命运多舛。

因为他那“叫门天子”的爹,他幼年饱受磨难,两为太子,十八岁方登基称帝,御宇天下已经六载。

朱见深环视了一眼殿中的诸臣,按下心中的不耐,缓缓开口道“开始议事吧!”

首辅彭时闻言瞧了端坐上首的皇帝一眼,见他脸色不好,略显憔悴,不由疑惑皇帝是因为昨晚纵欲过度(因他子嗣单薄)还是痴迷修道太勤,没有休息好。

彭时的思绪不由拉远,想这位成化皇帝初即位之时也曾振作一时。

他刷新朝政,革除天顺朝的弊病,又为忠心为国而含冤身死的于谦平反昭雪,罢宦官,出宫人,去佞幸,一时间朝政清平,大快人心。

可惜好景不长,皇帝的进取心日益消磨,开始耽于政务,崇佛道,进佞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