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4、猛虎出匣!嫡子庶子的较量!(1 / 2)隋唐:开局我和长孙无垢一起被抓首页

“我们这些响当当的人物,到头来,都成了一个黄口小儿的陪葬品!”

城头,李靖三人并肩看着,屈突通感受着城外大军呼之欲出,澎湃的求战情绪,脸色发白,冷笑说着怪话。

李靖、尧君素皱眉。

小儿指代谁,他们都很清楚。

在这种关头,屈突通这样一个久经战阵的老将,竟然说这种丧气话,很不应该!

二人不动声色对视一下,某种默契决心在眼神碰撞中达成。

李靖转身看着列阵城的将士,大声道:“将士们,自大业七年开始,至今已经六年了,我们这些人,都亲身经历了皇帝不受约束,胡作非为的苦!”

“我们也都明白了,帝制皇帝就是天!永远也解决不了皇帝胡作非为这个问题,”

“帝制出个好皇帝,那就像种地,完全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这个好皇帝也未必能一直保持,就像地里的秧苗,长势喜人,但我们谁都不确定,这株秧苗能一直好到丰收。”

“终结帝制,推行君宪制,就是约束皇帝,就好像把旱地改造成水田,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旱涝保收。”

“我们到底是还想再换一个皇帝,让我们的后代子孙,重新经历我们的痛苦?还是我们这代人,把该打的仗打了,让我们的后代,能享受没有皇帝胡作非为的安定盛世!”

……

相比城外震彻穹顶的声音。

历经月余苦战的将士没有说话,只是挺直了胸膛,紧攥着手中兵刃,神色更加坚毅,眼神更加执着坚定。

李靖还在说。

屈突通看着他所部将士的反应,脸色十分难堪,这支兵马正在脱离他的控制。

而起因,就是当初他嘲讽、瞧不的宪政馒头和宪政宣讲!

尧君素用余光看了眼屈突通,低声吩咐身边的将领:“把李将军这段‘我们到底是还想再换一个皇帝,让我们的后世子孙,重新经历我们的痛苦?还是我们这代人,把该打的仗打了,让我们的后代……’告知城、城内的将士和百姓!”

将领匆匆离开后,尧君素心情复杂又澎湃的继续听李靖动员。

说实话,对于他这样一个想为朝廷尽忠,为陛下尽忠的人来说,李靖对皇帝,对皇权毫无顾忌的批评很刺耳。

不,其实这种批评的始作俑者是李五郎。

他提出的君宪制与帝制有着根本性,理念的冲突,在这种思想主导下,他们对帝制、皇帝的批评从来都是理直气壮,肆无忌惮。

其实这也是当初,李五郎写信想收他少子为弟子,他犹豫的原因之一,只是他没有表露出来罢了。

纵使不舒服,他也并没有因此就敌视李五郎。

因为他很清楚。

他尧君素可以为皇帝尽忠,但尧君素的尽忠救不了隋王朝的江山。

能力挽狂澜于天倾,救隋王朝,让百姓少受些战乱之苦的,恰恰是无君无父的君宪制!恰恰是李五郎!

君宪制恰中时弊,团结整合所有人:想要权的士族、备受皇权胡作非为折腾,苦不堪言的百姓、及还有类似他这种,想为隋王朝尽忠的人,君宪制能拯救隋王朝,就能让他放下心中所有芥蒂和不舒服。

他很认同李靖这句,‘我们这代人把该打的仗打了,让我们后代生活在有保障、稳定的太平盛世!’

他相信,这句话不但能让他放下不舒服,释怀。

也能让天下的百姓、将士产生共情!

原谅隋王朝给他们造成的伤害!

只这一句话,就足以让城内的军民,为这场护宪护法,抛下一切,团结在一起,死战到底!

他们没有叛军的声势浩大。

但民心士气,绝不比叛军低!

等李靖说完后,他第一时间开口建议道:“老将军,你年纪大了,连日鏖战身体吃不消,东城是孙华匪部,战力不高,此战你领兵守东城吧。”

“我同意尧郡守的建议。”屈突通刚要反驳,李靖就抢先赞同。

屈突通一张老脸,瞬间潮红,一股按捺不住的愤怒在心中翻腾。

东城的确容易守,可东城的士兵,全都不是他的本部!

真到了危机关头,他也别想指挥北城的兵马,战场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