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9.收拾地下石室(求订阅)(1 / 2)重生蔷薇岁月之1979首页

当石室的水流到门口,落入外面的盆地里。

望着眼前湿漉漉的土地,估计一会儿把杂草清理干净后,不用浇水,也可以直接种东西了。

又拖着吸尘器,把里面两家房子的灰尘等脏东西,也全部吸得干干净净。

倒没有再用水枪冲洗,原因很简单,这边原本是书房和卧室,用了不少丝织品和纸张,如果一碰水,就全部湖掉了。

不能用的必须全部丢掉,保存完好的必须收起来。

他不清楚它们的价值,所以先放在一边,以后有空了再找专业的人帮忙看看。

回到外面的石室,他拿起铜烛台,来到应急灯前,想看看这几件铜器,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东西?

冲洗掉外面的杂色后,烛台表面露出原本的色彩。

这颜色他熟悉,照专业的说法,叫鳝鱼黄。

中间还带有黑色或黄褐色的斑点。

这肯定是老东西,否则它的颜色不会这么漂亮。

他小心放回去,又端来香炉。

它的颜色比烛台浅,属于比佛纸色略深的黄褐色。

所谓佛纸色,夏臻前世特意上网查过,就是更接近黄铜的本色,只是黄得偏暗沉,像是多了层包浆。

就算他对香炉一无所知,看着眼前这只三足双耳这么漂亮的颜色,他也忍不住用古典端庄,沉稳厚重来形容它。

底下似乎还有字,可惜用的是小篆体,字体还有些模湖,他没办法认出。

至于那几张桌子椅子,应该是明代的风格,主要是它的时代特征比较明显,他可以肯定这一点。

就是不清楚具体用的是什么材料?

做工这么精湛,如果被前世那些古董商人见到,估计会用高价收购它们吧!

夏臻在屋里得意了一会,等地面干得差不多了,这才出了门,拿出除草机,开始清理最前面的杂草。

很快就清理出一块五十平方左右的空地,除掉草屑一看,发现离石室最近的地方,居然有一半地方铺了整齐的石板。

好嘛!门口居然还有这些东西,那怎么种东西?

夏臻压下烦燥,继续往前面除草。

或者是除草机用熟了,熟能生巧,他干脆放下其它事,先把整块盆地的草除干净再说。

一直忙到十点多,原本杂草丛生的盆地,现在已经变成一块平整的土地。

他站在原地看了看,怀疑原主人把这里当成了草坪使用,否则怎么没有开垦过的痕迹?

夏臻倒不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

如果原主人把这边的石室,作为自已的一条退路,那周围不种树才是对的,因为视线一目了然,可以防止歹徒躲在这里,偷袭自已。

至于怎么合理安排这块地方?倒让他犯了难。

前世今生加起来,他都没有在农村长期生活过,自然不懂怎么干类似的活。

只有上网时,才会对相关的短视频创作者指手划脚,告诉人家应该种什么,不应该种什么?

要不,先找个角落,把石斛种好?

这个比较简单,在地上挖几个坑,再稍微松一松土,就完成了。

考虑到它的生长环境,又有些头疼,这边没有一点遮挡,似乎不适合种这种喜欢潮湿的药材吧!

算了,种石斛的事,还是再等等。

他在周围挖几个坑,把种在花盆里的苹果树、桃树、李子树、杏树和猕猴桃等果树,全部移过来。

最后又有一个角落,种了几棵西瓜和黄金瓜。

这东西长得快,现在种下去,只要浇一次水施一次肥,就能成熟了。

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这些事干完,看时间不早了,他穿过隧道,回到仓库那边的院子。

李自强没在这里,估计已经回家做午饭了。

夏臻把石板盖好,回到家里。

“夏臻哥,你看我这样写有没有问题?”刚一进门,看到廖思渝正在跟李自强聊天,见他进门,连忙上前问道。

这几天他在家不断思考夏臻说的话,最后模彷他的写作方法,写了一篇题目叫《我从未谋面的父亲。

“等我洗个脸,再好好看看。”夏臻忙了一上午,此时一身臭汗,就把他递过来的稿纸,放在桌上。“其实写文章没有那么难,只要你用心思,肯定能写出能发表的作品。”

说完,匆匆打水洗脸。

水缸里的水虽然没有井水凉爽,可是用它泼湿脸和脑袋,同样会让人非常舒服。

加上夏天他理了平头,这样洗一洗就更方便了。

廖思渝应了声,继续和李自强聊天。

夏臻就有些好奇,两人认识时间不短了,以前怎么没见两人这么聊得来?

等用毛巾抹干水,又回房间换了衣服,这才回到堂屋,拿起稿纸。

文章比他想像的要好,虽然主题是在写父亲,实际上却在写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的艰辛,中间写到很多细节,因为太真实,让夏臻看了不由动容。

“这篇散文,如果语言再精练一点,就能发表了。”夏臻下了结论。

倒不是他自以为是,这点眼力他还是有的。

所谓好的散文,就是不卖弄文采,用真挚的感情打动人。

他都能被文章内的感情感动,何况其它读者。

就是叙述啰嗦了一些,很多长句可以缩成短句,这样读起来会更舒服。

说话间拿来一枝铅笔,在上面做了改动。

他一直觉得语感这东西需要经验,文字接触多了,自然熟能生巧。

这跟一个人的创意和文采不同,那个是每个人独有的,他肯定不会自说自话,帮人修改。

“谢谢夏臻哥。”廖思渝拿过来看了看,发现改动后,确实让文字变得更优美了。“那你说我寄到哪里最好?”

他写文章,目的和夏臻一样,就是既想赚钱,又想获得名气。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他渴望获得认同和赞扬,因为只有这样,他才有足够的信心,却应对外界的压力。

“寄给青年报吧!万一不行,再寄到省报。”夏臻想了想,给了他意见。“文章虽好,能不能发表,有时候也要看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