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由检朝会之后拟定的圣旨,也自然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各自调动的军将手中。
周遇吉方面自然是人人欣喜,毕竟原本驻守在这儿也不过是个副将,如今平步青云直接调任大同总兵,这个提拔速度虽然不至于像坐火箭那么夸张,但也绝对是相当惊人的升迁速度了。
尽管大同作为九边重镇之一,眼下不但要应付蒙古人,还要提防随时可能路过大同往里打的建州黄台吉,其风险比在农民军的流窜作战中守卫皇陵附近的重镇不失要大得多。而且这个位置向来邪性。要知道,明末历史上镇守大同的无论文臣武将,似乎下场都不算太好。曹文诏死于乱军之中,梁廷栋、张凤翼两位兵部尚书调任的文臣先后仰药自杀;而王朴后来因为松山首逃被认定为松锦大战失利责任第一人,不但挨了一刀,还被传首九边。再往后的姜镶,先是在陕西全境陷落之后主动开城投降李自成,尔后李自成一片石失利仓皇退到西安并继续南逃之后,他又开城降了多尔衮,而由于某些待遇方面的问题,他后来又举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史称“姜镶反正”,和金声桓、李成栋三人前后呼应,一度吸引了清军不少兵力。当然,由于他本人的反复横跳,最终的下场是被自个儿下属杀掉,然后顺便让清军借机把整个大同清洗了一遍,搞了个“大同屠城”出来。这都是后话,且不提。
由于此时王朴和姜镶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摆在周遇吉面前的模板只有一个曹文诏,倒是影响不到他的心态。再说了,周遇吉在历史上本就是对大明忠心耿耿、意志坚定之人,否则也做不到独自守关血战李自成。
至于风险?打仗怎么可能没有风险?如果不打仗,他们武人怎么升官发财?
所以总体上而言,周遇吉本人也好,所属亲兵部下也罢,对于能去山西赴任,还是比较开心满意的,这也说明了皇帝大人虽然已经不再亲自带领他们这些勇卫营早期的将士们了,但也依然在关怀着他们的情况嘛。
至于孙应元……只能怪他运气不好,就继续留在这里为皇家守陵事业贡献力量吧。周遇吉不无恶意的想着,督促下属们收拾行装准备出发前往大同。
“横扫辽东的八旗精兵啊,真是期待呢。”虽然眼下的八旗劲旅还没有横扫天下,周遇吉这个明朝人也不可能知道后世史学家追评认定的八旗劲旅“同时代东亚第一”的名号,但不妨碍他认识到八旗劲旅的强大。
当然,强大归强大,精锐归精锐,但这只是激起了周遇吉的战斗欲望而已,却不会让他像某些辽东系将领一样对八旗兵闻风丧胆、遇敌先退。
谁让他在勇卫营要好的同僚里面除了孙应元,还有个黄闯子黄得功呢。这位历史上后来的“江北四镇”之一,最早发迹投军时被看中调入勇卫营,凭的就是十八岁就能斩杀真鞑子的实打实的军功。
而有赖于他的普及,周遇吉对八旗兵的了解虽然不多,但也足够使用。至少,足够让周遇吉知道,所谓的八旗劲旅们也是人,被拷打的时候也怕死,被砍掉脑袋也是会血液喷射然后一动不动死翘翘的。而不至于像隔壁的京营那样把八旗兵当成天兵天将去神话。
这边周遇吉美滋滋的去大同上任,大同那边等着跟他交接的王朴心情倒也还算不错。
毕竟,如果不是皇上大发慈悲,将他重新调回京营,那洪承畴不久前下发的调令岂不是需要他本人亲自上阵?
要知道,王朴虽然也是武将出身,但他早就蜕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官僚。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否则他也是不愿意亲临前线,去那“兵凶战危”之地的。
而在上次被流贼诈降之后,他更是丧失了原本还残存几分的胆气。只是尽管他替罪羊找的好,免了降职的处罚,但想要再回京营任职却是不大现实。是以只能老老实实的被赶到大同这个苦地方来形同发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