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此公乃是东林后进,但他这个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和崇祯时代的这批二代三代党人却不大一样,可谓是真正继承了当年一代东林的精华。
他不像大多数东林党和所谓清流一样,将技能点全部点在了政治斗争和嘴炮方面,这位是真真切切有实干之才的。在他担任陕西、河南巡按的时候,也算是安定地方、抚恤百姓,颇有成效。
尔后他升任山西巡抚,彼时正值流寇肆虐,十八路反王在陕西河南之间来回流窜,将洪承畴、左良玉等人折腾的是夜不安寝。然而夹在两大重灾区之间的山西反倒是风平浪静,不仅没有本地盗匪,就连路过的流寇也没有多少。这固然有当年曹文诏遗留威名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吴甡“每岁暮扼河防秦、豫贼,连三岁,无一贼潜度”
当年袁督师要是有他这份能力和心态,估计也不至于被黄台吉搞了个蓟州潜越,最终酿成乙巳之变的滔天大祸。
不过吴甡同样也继承了传统读书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脾气太差。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
崇祯十一年,中枢就曾经召他为兵部左侍郎,但他辞以疾病,称疾不赴。不知道后来孙传庭因为同样的理由请求辞职却被崇祯帝愤而下狱,其中有没有吴甡这份铺垫的功劳。
尔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据襄阳,崇祯将他任命为湖广督师,令他出拒李自成。他却要求崇祯抽调三万精兵随他上任,否则拒绝接受任命。
问题在于,那个时候崇祯本人绝大多数仅存的一点家底都交给孙传庭了,就这样孙传庭也没练出多少兵来,辽东方面更是听调不听宣,他又从哪里抽调三万精兵出来给吴甡上任?
一直拖延了大半年,随后汝州之战失利的消息传入京中,崇祯一怒之下就将吴甡打发去云南充军了。
几个月后,吴甡在充军途中听闻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肝胆俱催,嚎哭不止。
南京福王继位,改元弘光,本欲起复吴甡,又为诚意伯刘孔昭等勋贵所阻拦,郁郁不得志的吴甡最终老死家中。
当然,对于如今的朱由检来说,他也不能对吴甡后来的选择大肆苛责。毕竟,有兵有将的傅宗龙和汪乔年都被干死了,那会儿再多吴甡一个空头督师又有什么意义呢?就算他真的督师湖广了,手底下没兵没粮,也就是给李自成刷战绩的命。而他在山西巡抚的表现,也证明了他吴甡至少是个可堪任用的人才。
原本自此之后吴甡一直到死也没能展现他本人的才干,如今或许可以给他一个机会,看他能不能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除了上述几位,此时在朝的官员里还有两位被朱由检特别留神关注了一下。
一个是他原先就在李若琏那边点过名的沈廷扬,不过眼下朱由检也没打算暴露自己太多的想法,所以只是一扫而过。另外一位就是实打实的名人了,那就是左懋第。
左懋第,字仲及,号萝石,山东莱阳人。崇祯三年中山东第二名举人,次年中进士,出任陕西韩城令,后内调,时任户部都给事中。此君性情刚烈,有“明末文天祥”之称。甲申国难时,他正出巡长江防务,不在京师,后听闻崇祯殉国,他嚎哭吐血。后福王在南京登基,任命他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负责出使建虏,商议“联虏平寇”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