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81章 报名(2 / 2)明朝大医首页

这真是有些难为人啊!

其实,这也是科举时代的无奈之举。在这万恶的旧社会,没有身份证,也没有照片,你说怎么办呢?也只能用这种土办法了。

“请问,这个怎么填呢?”石生问道。

礼房的工作人员可能被大家问烦了,没好气的说道:“你连自己的相貌都不知道么?”

唉,老子本科都毕业了还要来受这等闲气,真是的。但石生也不好和工作人员顶嘴,只是说道:“我当然知道自己长什么样,但我不知道如何填写啊。”

那工作人员有些无语了,他看了看石生,一脸鄙夷的表情。“你都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是第一次参加考试么?唉,还是我帮你填算了。”

只见他扯过表格,又看了看石生,然后在“考生相貌”一栏写道:“方脸、面黑、有须。”

卧槽,这就好了?这跟没填又有什么区别呢?万一我把胡须剃了,那可怎么办呢?

事实上,历史上确实有因为胡须的问题而影响到考试的案例。

据《履园丛话》卷二十一《面貌册》记载,乾隆年间江南一次乡试时,胡希吕出任监试官,点名入场时,他根据朱熹关于“微,无也”的注释,将所有身份材料上写了“微须”而又有胡须的考生全部拒之门外。

有一个叫沈廷辉的考生有点胡须,于是便填了“微须”。后来他担心被胡希吕逐出考场,便想方设法托人将“微须”改为“有须”,但人家都说这个太难了。

没办法,沈廷辉只好把胡须剃光了。但等到点名时,他才发现已经有人将他的相貌改为“有须”了,结果竟被监试官赶出了考场。

可见这种相貌填写是非常坑爹的。

填好报名表后,就进入了保结环节。

所谓保结,就是官府为了保证报考者报告材料的真实性而采取的一种措施。这需要由亲友、族人、领导和里长签订保结文书,也就是结状,而且还要实行考生互结制度。

一般是五人或十人同时参加考试的考生组成,由五人结保的称为“五童结”。

难怪这些考生都带了那么多家人来呢。

这也真是太麻烦了。

没办法,石生只好回去将亲友、邻居、里长等等统统请来,为的就是在结状上签字画押。为了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童子试,惊动那么多的人,石生真有些不好意思。

以上所述人员全部到齐了,就开始结状了。

结状的具体内容如下:

今结到父台大老爷案下切文童印石生,年二十三岁,实系胡庸奎之赘婿,并无刑伤过犯假冒顶替情弊,其族亲邻里等愿甘保结,并无扶同揑冒等情,所具清结是实。

后面是年月日,最后是“亲、族、领、里”等签字。

至此,报名才算结束。

这一套程序走下来,前前后后竟然花了两个时辰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