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九章 口径之争(1 / 2)帝国废墟首页

魏采尔不知道,他这次推销,不经意间把自己也给推销出去了,买家就在当面,而且最后是从中央到地方去了。

他见秦川对铁道机车没有拒绝,基础轻兵器方面只是提出了补充炮兵等技术装备的要求,订单可能比国内提出的还要增大,心里总算松了口气。对这项让他心烦的推销,他总算是不负国内所托了。

接下来,几个人就谈到明年初就要进行的国军武器制式定型上面来了。魏采尔不愧是个有着敏锐的军事技术洞察力的军人,对各种新出现的武器兵器都抱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些痴迷。

实际上,在中国首开“空地一体战”先河的正是魏采尔,是他在中原大战时,第一次综合使用步兵、炮兵和空军,对军力最强的西北军发起了攻击,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算是中国军史上第一次立体战争的简体版。秦川的冀南大战也遵循了这种“空地一体战”的原则,充分发挥航空兵和炮兵的效用,以使攻击和防御效果达到最大化。不过他加入了装甲部队令人震撼的地面快速突击,分割包围了广域范围内的敌军,又比魏采尔进了一步。

对此,魏采尔由衷地对秦川道出了钦佩态度,并想从这个战例中,找出适合中国军队制式武器的选型方向。秦川也正好向他提出了炮兵武器现代化的重要性,他就把从陈恩亮那里学来的炮兵分类及功用,向几位几位介绍了一遍。

在座的几位当中,患“火力不足恐惧症”最深的莫过于张治中了。现在就算是精锐的中央军,一个师最多编成了一个中口径的炮兵营,步炮比例只有可怜的9比1,或者12比1,不说与欧美强国的3比1相提,就是和二流的日军的4比1相比,也是低的可怕。

刚才他听了秦川说的四类炮火及特征,心里称量了一下,觉得国军当前编制在作战师当中的炮兵,顶多算是队属炮兵,跟上面的战术支援炮兵、战役炮兵还差得很远。而且步兵队伍中也没有跟随炮兵的编制,心里对中国当前的炮兵水平暗暗叹气,这仗还怎么打啊!

就是不想为国家卖军火的魏采尔,也沮丧地承认,中国军队的火力投送太贫弱了,考虑到中国落后的交通条件和军马体格,战役炮兵先不说,起码应该增强战术支援炮兵和队属炮兵的力量。他这下想通了秦川上面提出异议的理由,答应给国内去报告,要求增加新锐火炮制造技术的输出。

投桃报李,秦川也表示会为这笔交易谋划一个类似英国“出口信用证”式的融资方式,以使德国能很快获得出口的资金,解决国内的经济困境。不过德国应该为此表现出相应的感激,秦川提议让德国以成本价向中国紧急出口两个团共72门新锐的FH18型105榴弹炮。这种炮是二战的名炮,以主力的身份打满了二战全场,前年才装备德国国防军,目前受限于经费,不得不缓慢地生产着。

现在的德国,还没与走上军备疯狂扩张的时代,又是百业凋敝时期,只要是能卖的,统统都愿意拿出来讲价。况且,这种火炮的生产商克虏伯公司,也有意重回炮兵武器市场,对出口热心得很。魏采尔只是略微思忖了一下,就答应下来。这可是双赢的生意,为了打广告,他觉得克虏伯公司对成本价出售也不会在意的。

几个人愉快的气氛被接下来的问题打破了,那就是关于国军步机枪口径之争。

瞿振渝在5月份已经试制出了6点5口径的新步枪,取名就叫“龙牙”,秦川也实际射击使用过,上手感觉还不错。所以他就主张国军制式口径能选这种,因为他知道这是世界步枪子弹的发展将沿着全威力弹—中间威力弹—小口径枪弹的道路,持续演变了几十年。但到他们穿越过来前,枪弹的口径发展又出现了返祖现象,一些6.5、6.8毫米口径的子弹重新进入了下一代步机枪子弹的选型当中。

每一次的子弹选型,都代表着战争技术的一次进步,瞿振渝直接选择6.5毫米的新弹,显然不想再按照历史上那样,几经磋磨,干脆就一步到位得了。

但殊不知放在现在就是个大逆不道的想法,在座的两位将军,张治中和魏采尔都是全威力步枪的拥趸,特别是张治中,恨不得把步枪当炮用,哪容得秦川这种削减步枪威力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