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不管有理没理,这做事情的,都要给自己找个师出有名的由头。
大到国战,小到斗殴,都是这般做法。
这两村争水械斗自然也是一样。
玉笏村这边当头站着一个山羊胡老头,得人尊称一声秦爷,是秦二子叔祖。
他年纪五十又七,早年走过镖,很有些见识,加上为人公正,所以玉笏村里服他的比村长还多。
当即秦爷开口道:
“他苏家的,你们这般做的好没道理!岂有不通知其他村子就私挖沟渠的?你们要用苏家河的水,其他人就不用了?”
苏家村那边也是站出来一个老者,他的年纪比秦爷还大些,要有六十,是苏家大房当家,也是苏家如今的村长兼族长。
他一听这话,就虎着一张脸:
“你们也知道这河既不叫王家河,也不叫秦家河,而叫苏家河啊.........我还当你们不知道呢!
我们苏家人挖沟引我们自家的河水干你们什么事情?”
“你这话说的好奇怪,叫苏家河就是你们苏家的了?真要按你这说法,这苏家河发源秦河,那这水岂不是我秦家人的了?只能我姓秦的用了?”
“莫往自己脸上贴金!秦河是天成,与你姓秦的何干?但这苏家河却不同,它可是我苏家祖辈挖出来的,合该我们用!”
“这苏家河是你们前朝苏家人挖的,这点不假,可自本朝打下江山以来,天下水土都是大周的,大周既没有把此河分与你们,你们又不曾赎买此河,这苏家河怎么就成了你们苏家的东西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祖先余荫后人,这本就是天理寻常,若以你说法,你是不是就不认你秦姓祖宗的物什了?”
不得不说这两人活了大半辈子,见识都不差,说的各有道理,谁也不矮谁一筹,如果换成那等年轻的,三言两语就要被人说的理亏,到时候动起手来,理亏之下,气势势必就是要输人一等。
不过也就是因为两人各自都有道理,这打起来才越见凶险。
当下两老论完了理,就不说话了,因为他们知道水源之争,事关生死,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让对方退步的。
这论理不过是个找个由头,壮壮士气,到底还要手下见真章!
现在两边已经进入到了骂战阶段。
玉笏村这边多是骂不忠的,骂对方做着大周的子民,却心思前朝恩惠,不忠不义,不配当人。
苏家村这边多是骂不孝的,骂对方无父无母,连祖宗都不认了,不孝不仁,也不配当人。
骂着骂着,情况愈见激动,也不知道是谁动的手,玉笏村这头飞出一个石子砸到了苏家村一个壮汉身上。
石子不大,力道又轻,那壮汉肚子上挨了一下,不疼不痒的,并不大碍。
但这并不是疼不疼的问题,而是面子的问题!
是他苏家人被对面玉笏村的,给当面打了!
是故,两边就以此为契机,打开了。
先前挨砸的壮汉骂了一句小赤佬,挥着个棍棒就往玉笏村一众人打去。
不过还不等他棍棒打下,玉笏村这头就有一个长髯猛汉挥着木耙迎了上去,一耙就挡住攻势,接着那猛汉用力一掀,连人带棍,一下子就把壮汉打翻在地。
这边玉笏村的猛汉将将打完人,正要收回木耙再来一击,那边立刻就有两个苏家人围了上来,两根棍子直直就往猛汉身上招呼。
........
王老汉和王大郎也一并上前与苏家人打了起来,只是他俩一个年纪比较大,一个带病,加上又是交了乡勇捐的人家,到底不用冲在最前线。
不过饶是如此,两人也是没过多久就挂了彩。
王大郎因为要护着王老汉,胳膊上挨了两下,破了两处,好在对方用的棍子而不是利器,只是擦伤罢了。
倒是王老汉,他护儿心切,又腿脚有些不利索,很是受了些伤,尤其他胳膊上一道口子,是镰刀划的,流了他一胳膊的血,看着骇人,但万幸没伤着动脉,一会儿就止住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