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曹操在蔡府的客房中醒来。洛阳城中,能让曹操放松至此、一觉睡到下午的地方,除了卞氏所居的别院,也就剩蔡邕这里了。
曹操正想去找蔡邕告辞,却没想到在去到正堂时,见到了蔡邕正与一粗狂之人对坐而谈。
“孟德醒了?”蔡邕见曹操过来,问候了一句。
“是,来找老师告辞。”
“吃点东西再走吧,厨灶上一直温着粥,饮了酒喝点粥为好。”
蔡邕刚说完话,府中的老仆就往厨房走去。曹操见此,也没再推辞,走到堂中坐下,之后再一看,坐在蔡邕对面的人乃前将军、并州牧董卓,于是便见礼道:“见过前将军。”
“孟德不必客气,昔日令伯祖褒任颍川太守时,家父曾于纶氏任县尉,你我两家交情由来已久。”
曹操虽然以前就见过董卓,可却从未在私下聊过,董卓主动提起的这故旧之谊,曹操也是第一次听说。他的祖辈、父辈于朝中举荐过不少人,不少名士也要承曹家的情,可曹操从未听长辈提起过与董家的旧谊。
“正好孟德在此,帮我劝劝你老师。”董卓继续说道。
“劝何事?”
“伯喈公不愿入朝为官,我好说歹说,就是不起效果。”
蔡邕不是那种迂腐固执的人,也没有绝过为官的心思,只是他不愿入袁氏一党罢了。董卓袁氏门生的身份人所周知,此次带兵入京还坏了朝廷规矩,又有宦官作乱在前,蔡邕实在不愿再卷入党人之中。上一次党锢之祸,就害得他带着年幼的两个女儿颠沛流离,他是真的不想再受那种无妄之灾。
曹操见蔡邕没有反应,便回答董卓道:“老师心智之坚乃世间含有,就算我是老师亲子,也不见得能劝动老师去做他不想做的事情。”
“可以伯喈公之才学,闲居不仕太过可惜,朝廷也需要蔡公这般大才坐镇,方可使朝堂不再有今日之乱局。”
老仆端来稠粥,曹操当着两人的面就开始入食,没有避讳什么,也不想搭董卓的话,倒是蔡邕自己回了句。
“如今朝廷内外皆是袁党,又岂会需要老朽这种庸才。”蔡邕的语气重了些。
“伯喈公莫要误会,正因如今的朝堂是袁氏说了算,所以我才希望征召天下名士入朝与之抗衡,莫要再演梁冀故事。”
董卓见蔡邕有所意动,便又继续说道:“我虽是太傅门生,可也知忠君爱国比之师徒之情更重,我又何尝不知袁氏势大?”
蔡邕闻言静静思考,曹操吸粥的声音也不能扰他分毫。
董卓见状便要再添一把火,抛出了必杀之招:“今日太傅让我废立天子,我自知门户轻薄,于朝堂之内又是势单力薄,在朝臣的威逼胁迫下,不得已犯下了大错,等不了多时,新皇登基的消息就该传到天下了。
我是有罪之人,又无名望,也无名义与太傅抗衡,只能尽我绵薄之力,召名士入朝,在授予外州郡县主官之职,寄希望于威慑袁氏,现在正需要伯喈公一臂之力。”
“他袁隗竟敢...竟敢行如此悖逆之事呼!”蔡邕虽老,可拍桌子这下的力气却并不小,将曹操也吓了一个踉跄。
“卓愿以司空名义,举荐伯喈公入尚书,阻截乱命,维护汉室,万望伯喈公不要推辞。”董卓以一三公之躯,亲自拜地,庞大的身躯伏于木板上,压得这老宅的地面上发出“吱吱”声。
曹操不是被蔡邕拍桌子吓到的,虽然蔡邕这拍桌子的动作多少也有点作用,但让曹操失态的主要原因还是另立皇帝的消息。
若不废帝,袁绍即便没在这动乱中捞到一任三公之职,也能以大将军首位掾属的身份,加上司隶校尉的职权,收拢何进身死后留下的政治遗产,扶保少帝亲政,便可修得正果,掌握朝权。
但若少帝已废...
曹操还在思考,董卓得到蔡邕肯定的答复后,又对曹操说道:“若孟德不弃,卓愿以骁骑校尉之职许于孟德,安抚青、徐、兖、豫四州之地,震慑袁氏朋党。”
···
在董卓于离显阳苑不远的蔡府中招揽名士时,何苗已得贾诩允许离开屋子,在院落中活动。
“车骑莫急,待人员齐整后就能鸣曲奏乐。”贾诩跟在何苗身旁,不远处还有数名兵士“警戒”。
或许是何苗的一番肺腑之言击中了贾诩,贾诩虽不答应放何氏一门性命,但也满足了何苗死前的最后一个愿望——以声乐送当朝车骑将军最后一程。
灵帝崩后,曾经的“裸游馆”内的数万名秀女被何进遣散后,安置在洛阳周边的宫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