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蒙古江宁之战2(1 / 2)宋南首页

蒙古江宁之战2

忽必烈完全没有想过要提前攻击江宁,他觉得未来只要攻下中路,从背后灭了南宋,江宁是撑不住地。但王正那番话刺激他了。

从忽必烈进攻日本的行为来看,并不是一个盲目的要日本地块的利益行为,而是被日本冒犯了。忽必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所以对江宁也是如此。

考虑到王正的军队曾以五千军团打败了大宋的十万军队,忽必烈决定重视一下江宁,派遣了五万骑兵下江淮,另有十万骑兵再次进攻襄阳。

实际上这对于一个权谋家来说,进攻大宋才是主要目的,对于江宁只是附带的进攻。

蒙古人的军队过了徐州就开始分兵,一路下楚州,一路下淮南。江宁的信鸽和烽烟都飞起在天空,江宁宣布进入战争状态,所有州县的百姓抢收稻谷,不得乱跑。

一些试图流亡内地泰州扬州和江宁的居民被军警制止,他们被告知蒙古大军已经多路南下,四处乱窜并不一定会保住性命。但家乡在山区农村的,可以拿到逃难证明逃亡山区。但如果试图进入其他州县的都会被警告和最后斩杀。

这是一场人性的博弈,并不能说明哪一边更黑暗。汉民知道蒙古人屠城的习惯,因而恐惧,但他们因恐惧而四处逃亡,又会冲击导致其他州县空白,如果一个州县涌入自己不能提供足够粮食的流民,距离溃败就不远了,于是这个城市也可能因城破而屠城。蒙古人可以驱赶着一群又一群的流民,横扫过一个又一个州县,直到整个国家沦陷。

江宁有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军警古板的根据统计同意一些移居的人去往乡村,并告知说:你们将不被允许再回来。于是一些人思考,一些人留下。一些并非农村居民的人试图逃亡时被斩杀在街头,这样的人逃亡视作通敌。

江宁的军团一半多不是本土子弟,他们沉默的守卫着这些城池,如果守卫的居民逃跑了,那他们守卫的意义何在。

王正想起日本沉没里那个残酷的故事,日本人挨家挨户搜寻出海的工具,舟船和救生圈,要所有人的人共同死在日本群岛的沉没里。

这是人性的黑暗面。

故事的不同在于,日本沉没里的人没有任何办法对抗命运。而在这里是人们基于恐惧,不做任何抵抗,就逃亡了。整个大宋就是这样从上到下,从军到民把国家拱手让给异族人之后,让他们随意的屠城,随意的屠杀和压榨自己及妻女。

如果江宁人都是这样的,王正觉得他们没有存活下去的必要。

人们会把安达曼国王骂作魔鬼的。

由此也看到汉人的懦弱。

这是个不可靠的民族,既能够在一次次被重新统治后,成为勤劳的羊群。

蒙古人分兵两路,各二万五千名骑兵来到淮南和楚州的两个城池下。楚州的领军者是韩延寿,被派往此次执掌楚州军团。淮南是从上次战争中被层层选拔出来的军团首领。

攻城战乏善可陈。

蒙古人调集船只渡过淮水,安营扎寨。

蒙古军队开始在城下搭建投石器,刚建成了样子,城内的投石器就开始行动,一个个燃烧弹抛射在对方的抛石器上烧毁了。

蒙古军动用臼炮,被城头用12磅炮定点清除了。

蒙古军开始使用攻城弩覆盖城头,城头的炮火、床弩,投石器就开始轰击弩弓阵地。

经过几轮折磨人的不对称远程武器对抗后,蒙古军队放弃了远程攻击,开始用攻城梯攻城。

蒙古人再次经受不对称远程攻击,12磅炮发射这散弹,弩弓全面覆盖攻城蒙古兵,投石器源源不断的把石块和燃烧弹投下来,部分冲到城下的,遭遇城楼上扔下的手掷燃烧弹。

军团安排了民众代表在城头观战。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战场,让普通百姓心惊胆战,面对着满天飞舞的箭矢,张口结舌。然而在一天战争告终后,观战的民众开始心里安稳。

军队需要这批人回去安抚民心。

战争不仅仅是在和敌人进行,也在和自己的民心作战。

蒙古人遭受了巨大的挫折,无论哪一路。

淮南的蒙古人更加倒霉,它的中军过于靠前,被一枚仰角抛射的12磅炮弹击中中军,主帅和几个幕僚当场死亡。

万夫长接手指挥权,开始原地扎营,试图围困淮南。

楚州一日攻城之后,留下了一地尸体和硝烟狼藉的战场,在一天之内蒙古人减员三千多人。

蒙古主帅停止攻击,开始研究是否围困、继续各种攻城、绕道楚州南下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