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派胡言!”杨承润断喝道,“商户们主动缴税,还不是受你们逼迫,不得以而为之!商人无不唯利是图,如果不是被逼迫过甚,哪里有主动缴税的?”
薛蟠笑盈盈回道,“大人这样说,就有些武断了,事实摆在那里,明眼人一看便知真假,怎么,大人上奏弹劾我等的时候,竟然连这些明摆着的事实,都没有一探究竟麽?
“本官素问御史‘风闻奏事’,原来就是这么风闻的麽?”
此言一出,太极殿内登时嗤笑声一片,站在文官队列前边的老大人们,一个个嘴角抽搐,好在涵养深厚,尚能忍耐;武勋贵戚队列的将军,却一个个都咧开了嘴,若不是怕君前失仪,就要捧腹大笑了。
就连御椅之上的永昭帝,脸皮也抽动了几下,拢在龙袍袖中的手紧紧握拳,才忍耐下来。
太极殿内诸人,可以没有人没吃过监察御史“风闻奏事”的苦头的,薛蟠这下成了众人的嘴替,把“风闻奏事”的遮羞布撩开一个角,露出内中一二内涵。
只有督察院所属,以及职责相近的行人司众人,把愤怒的目光投向薛蟠。
薛蟠这句质疑,虽然是直接指向杨承润,但是波及范围,确实有点大。
薛蟠面对众御史、行人的恼怒眼神,却浑然不觉,朗声说道,“本官确认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御史在监督弹劾的时候,要以事实为依据,万不能行臆测攀扯之事。”
永昭帝见他越说越来劲儿,开口打断他的话头,说道,“薛蟠,你也不要牵扯其他,今日只就事论事。”
薛蟠忙躬身说道,“微臣遵旨。”
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就事论事,现在做蜂窝煤生意的商户,主动到衙门缴税,自然是生意做得好,赚得多,本官给蜂窝煤定的四十税一的税率,因为铜钱与银子兑换比率的缘故,实际税率,已经近乎五十税一了。
“陛下,根据微臣这些时日的调研,蜂窝煤产业大有可为,四十税一的税率定得太低,提高到三十税一的标准,未为不可;甚至就算二十税一、十税一,商户也大有赚头。”
“不可!”杨承润急声道,“本朝商税税率承袭前明,三十税一对商户而言已经颇为沉重了,提升到二十税一、十税一,就太过严酷,有与民争利之嫌,请陛下三思。”
永昭帝点头说道,“商税税率早有定论,不可过苛。”
杨承润说道,“陛下圣明。”
薛蟠却不以为然,开口说道,“蜂窝煤的税率究竟如何定,微臣会汇集众商户,采百家之言,讨论出一个商户能接受,朝廷也能得益的标准,怎么能抱残守缺,死守前明的所谓三十税一的老黄历呢?
“前明时候,可没有蜂窝煤。”
殿内众人对薛蟠这番看似大逆不道的言辞,表现不一,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暗自沉思,当然主要还是看永昭帝的意见。
永昭帝点头说道,“薛卿此言有理,本朝百官做事,最要不得的,就是‘抱残守缺’,时过境迁,因时制宜,方是正道!此事就由薛卿负责,讨论出结果后,上奏内阁,由内阁定夺。”
薛蟠拱手道,“微臣领旨。”
又转向杨承润,继续说道,“大人刚才还言道,本官征税蜂窝煤,令百姓民不聊生,但是本官了解到的,却与大人所言大相径庭。
“如今天气渐寒,冬日已近,如何取暖过冬就成了百姓迫在眉睫的大事,往年百姓取暖,主要靠的薪柴,用薪柴有两大不便,一则薪柴价高,近来价高更是一日三涨;二来薪柴续火困难,夜间维护不当,常会熄灭,百姓到后半夜多要受冻,第二天早上又要顶着寒风点火,甚至辛苦。
“如今有了蜂窝煤,百姓冬日取暖就便利了许多,煤块价格本就低于薪柴,蜂窝煤因为掺杂了黏土,价格比煤块还要更低廉一些,同样是二两银子,买薪柴只能用一个来月,买上一方蜂窝煤,搭配节煤炉,却能用两月有余。
“往年,京中百姓,常有因寒冻而死者,如今有了蜂窝煤,百姓们接下来这个冬天,会好过了许多,何来‘民不聊生’之说?
“况且,由于蜂窝煤行业,从产煤,到运输,再到制作,再到售卖,再到回收煤渣,都需用到大量人手,提供了比往年多得多的工作岗位,不仅把今年进京逃荒的灾民大量消耗,还把因为薪柴销量锐减而空出的人力,都吸引了过去,没有因为取暖市场调整而导致大量失业,从而引起各方骚动。
“此可谓是一举数得的善政,怎么到了大人口中,就变得一无是处起来?”